11月20日刊登的《就业市场给你“挑刺”》一文,在沪上高校学子中引起反响,不少学生对“镜”自照,感触良多,有的想对学校提些建议……
渴望成才,
要树立明确目标
“我们渴望成才,但常常缺乏可行的、明确的目标。”不少学生道出他们的苦恼。
忙着考证,荒了专业,其实是成才目标不明确的表现。东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一位女同学说,有的人在选择成才目标时,就像面对电视机,拿着遥控器一个接一个换频道,到头来,哪个台也没看成。其实成才的目标很多:考研,就业,出国深造,自主创业……但有些人不知道如何选择,而是频繁地转换目标,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到了大四,一头扎进就业市场,才发现自己缺的东西太多。
不少学生提出,希望学校的就业与成才教育能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比如,复旦的职业教育规划就让学生叫好:大一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大二掌握行业状况,大三听专业人士介绍出国、考研、考证的情况和方法,大四掌握求职实战术。这样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发展目标,不断作有效调整。有的学生还建议,学校是否能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积极进取,
也要有颗平常心
曾担任学校调研员的小陈,在同学中开展过一项关于成才的调查,发现不少同学对成才的理解比较狭隘。在许多选项中,选择“追求更高层次学历”、“工作有较高薪水”、“社会地位和声望高”的人很多;而有一个选项常被人忽视——“成才未必一定要功名远扬,只要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懈努力,发挥最大的潜能,就是成才”
。一位毕业班的学生告诉记者:面临毕业,有些同学对就业还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的同学还梦寐以求“薪水一定要在3000 元以上,否则概不考虑”。他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今年全国有145 万大学毕业生,明年有212 万。如果还是以“社会精英”自居,待价而沽,就很不现实了。大家应该正确定位,甘于从底层做起。积极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也是成才,也是成功。
要有竞争意识,
更要有良好德行
某重点大学的一位学生坦率地说:现在的大学里,一些传统德行在悄悄淡化,比如敬业、诚信、团队合作精神等。
有的学生反映:在大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一些同学在敬业与诚信方面的欠缺。比如明明自己逃课了,却在请假条上谎称自己去学校团委开会;几个人合作搞了一个课题,在结题报告上,却为谁署名在前而闹得很不愉快;有的人担任了学生干部,考虑名利,比如何尽心尽力地为同学服务要多得多……
上海交大管理学院学生沈钧说:“我们常常说要自我完善,要全面发展自己,其中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把良好的德行作为发展的基础。”有的学生还指出,学校里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学生良好德行的培养。现在有些班级辅导员,有时一两个月才与学生见一次面;课堂上老是强调“未来的社会竞争如何激烈”,而对于养成良好德行的重要性、如何养成,却很少涉及。在这方面,学校方面应该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