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辈子辅导员的马昕:“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比过去的高”
“进入大学,走出独立生活第一步,请你自己办理入学手续。”这是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今年新生入学手续办理处挂出的一个条幅。条幅下,拉起的绳子把家长拦在各类手续的办理区域之外。
“我们就是想让学生能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步起,学会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这一做法的创意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工办主任马昕说,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象征,关键是提醒大学生要树立自立意识。
今年32岁的马昕,1998年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几乎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的她,总是不太同意社会或是媒体对大学生的一些评价。
“现在中小学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进入大学后,有各种培训、比赛,这都使大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上都超过当年的我们。”马昕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现在的学生很自信,有闯劲儿,干事情不怵头,表达能力也非常强。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整体素质比过去高。
但是她非常清楚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的是什么:“按照冰山理论的观点,顶峰是知识,而基础是动机、态度和意志,现在大学生的不足在基础方面。”
马昕记得在一次就业指导讲座上,一个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明确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吃不了苦、抗打击能力弱、与人合作能力差等等。
“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保护下,他们从小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就少,高中的考试压力,也使他们没有太多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这就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情况。”连续9年从事学生工作,马昕感觉辅导员要学习的东西在不断增多:“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公民道德教育,这都是辅导员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
在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新问题也不断出现的情况下,马昕很清楚,正确的工作方法不是事事包办,而是要注重引导。她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择业就业服务。”
因此,她从不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也从不把一个班的成功经验简单地复制到其他班,而是结合学生需要,结合不同班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文学院0502班在入学后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得都不是很积极,班级也缺乏凝聚力,她就与同学聊天,暗自观察。她发现这个班的同学都很爱看书,于是提出在这个班建设学习研究型班集体的设想。这一提议让全班同学活跃起来,同学们按专业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制定出学习计划。马昕还联系了专业老师、研究生、高年级党员为同学们做课外学习指导。
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0502班曾被评为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并成为期末考试无人监考示范班。
现在的马昕常觉得自己比9年前的心态年轻:“做一辈子辅导员也没什么,因为我喜欢这个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