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肩挑”带出优秀国防班的李刚:“如果学生太完美就不需要辅导员了”
刚刚博士毕业留校的李刚,其实已经有了5年的“教龄”——本科生辅导员。在清华大学,辅导员专指担任本科生辅导工作的在读硕士博士们,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当“老师”,这种“双肩挑”的工作方式是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的一大特色。
2002年李刚本科毕业,被保送本校硕博连读,同时担任了清华首届国防班无011班的辅导员。刚开始时,他经常失眠:国防班是个新生事物,要帮助学生坚定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自己的责任太重了。
像其他辅导员一样,他搬到本科生宿舍,与自己的学生几乎是同吃同住在一起。白天,他和学生一样去上课、去实验室;到了晚上,他逐一找学生聊天,对班级情况进行“摸底”,结果感觉班级整体的学习基础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相比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国防定向生身份的认同感不强,自信心不足,班级缺乏凝聚力。
李刚首先做的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高高大大的李刚从此变得很“温情”,学生出游前给几句安全方面的叮嘱,送几盒常用的药物;季节更换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和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待人处世的经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让李刚与同学们很快熟悉起来,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刚哥”。
熟悉之后,就要获得学生的信任。李刚开始有意识地去找学生遇到的困难,他把这叫“挖宝”:“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你去雪中送炭,他会非常感激和信任你。”
有一名学生由于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一门课有可能通不过,心里非常着急。李刚知道后,帮他向系里申请了缓考,因为这名同学不太清楚学校的有关规定。
还有一名同学是入学时被调剂到国防班的,情绪比较低落。李刚几次找他谈话,都很难深入。李刚并没有就此放弃,了解到他家庭经济困难,李刚就帮助他申请困难补助,还帮助他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渐渐地,这名同学和李刚成了朋友,愿意倾听李刚的建议了。不久,这名同学在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李刚很少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大道理,“爱国、敬业、奉献”的观念都是在宿舍里、食堂里、操场上、打完球回宿舍的路上自然而然地讲出来的。
“虽然我和他们年龄差距不大,但是感觉现在一些大学生有时候有点逆反。”李刚认为在这种状况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
李刚学的是雷达专业,非常了解那些在国防事业上做出成绩的师兄们的情况,他就常用身边这些鲜活的例子激励同学们坚定自己的理想。有一名同学的父亲办企业,希望孩子以后能接自己的班。到毕业时,是这名同学自己去做父亲的工作,坚决要求到部队科研部门去。
“他们本质上是好的,但难免有走偏的时候,这就要求辅导员帮助他们把那些实际上是不对的东西自然地扭转过来。如果学生太完美就不需要辅导员了。”李刚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只要方法正确,工作越细致,效果就越好。
李刚所带的首届国防班28个同学毕业时全部在部队落实了工作岗位,党员人数从刚入学时的5人增加到22人。班级获“清华大学毕业班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8人被评为校优秀国防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