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实战”非常有用
“作为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机会,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的王建伟说,“暑期实习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他告诉记者:“在实践中,仅靠死记硬背的知识不行,更需要你整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如何把积累的知识与具备的能力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
河南大学的大二学生小李来自豫北农村,今年暑假她到一家报社实习。小李说,刚到报社实习时,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跑了半个月,还“伸不上手”。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点下,才渐渐“上路”,对新闻写作有了初步认识。小李说,在报社实习一个多月,觉得学到的东西更多、更实用。
电视节目制片人周先生认为,一些刚出校门的学生“实在用不起”,有的学生想当摄像,让他试一试,竟然连摄像机的开关在哪里都不知道;有的学生想做编导,竟然连解说和同期声都分不清。所以,招人时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用着“顺手”。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陈金安分析,很多学校的课程安排、考试以及评奖评优制度确实很束缚学生的发展,学生利用暑假提前接触工作,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知识。陈金安说,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奖励制度与学习成绩挂钩,学生只要把课堂笔记背熟,学习成绩就好。这无形中鼓励了学生只顾分数、轻视实践。走上工作岗位,这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才追悔莫及——这种现象暴露出目前高校工作的缺陷和弊端。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学生部主任缑西梅认为,多年扩招,使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如何解决学以致用的现实问题,如何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悲剧,应当引起学校、学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缑西梅称,很多同学利用暑假“充电”,提高专业技能、积累社会经验,积累工作经验,有效地提升能力,缩短与岗位要求的距离,这很明智。
河南理工大学团委的李从强老师说,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仅作为挣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一些大学生在暑期实践中深深感到,平时以为掌握的知识,在应用时才发现存在漏洞,这也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年关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团委书记王伟超认为,大学生就业未雨绸缪的意识非常好,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需要大学生具有工作经验,暑期兼职应该有所规划,为将来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王伟超说,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通过暑期实践,为今后更好地发展“赚”些筹码,通过暑期锻炼能力给专业“铺路”,积累经验为就业“热身”。 记者 魏国剑 杜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