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为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
派出记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从他们的学习、恋爱、消费、择业、心理、性观念性行为以及网络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真实地报道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走向成熟。
面对市场物价上涨,各地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保障高校菜价稳定,高校食堂一度成为涨价风潮的“孤岛”。但随着物价持续高位运行,高校食堂拿什么应对“涨”声?
学生叫苦:明涨暗涨,真的“涨”声一片
一碗刀削面从5元变成6元,一份排骨粉从3元涨到3.5元,就连最便宜的土豆丝的价格也悄悄向上浮动了3毛钱……新学期伊始,南京某高校的学生余磊直叹食堂全面刷新的饭菜价格让生活成本增加不少:“每天吃饭要比上学期多支出三四元钱,如果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的话,每月伙食费要从450元涨到600元。”但饭总不能不吃,余磊说,同学们要么向家里要求增加生活费,要么尽量减少其他方面的生活开支。秋季开学以来,迫于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少高校食堂悄悄换上了新的价位表,陡然增加的生活成本让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学生直呼“压力太大”。
菜价虽没有明显“变脸”,但在杭州某高校就读的张雪还是有一肚子话说:“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是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严重下滑。鱼香肉丝里胡萝卜丝儿多肉丝儿少,炒一锅素菜撒一把肉片就当荤菜卖。现在的两勺相当于过去的一勺半,花和上学期同样的钱却吃不饱,还不是一样的变相涨价?”
明涨暗涨的食堂价格引来学生的叫苦连连,但对涨价的原因,不少同学表示理解:“现在CPI一直居高不下,学校食堂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适当涨价可以理解。但是涨价前还是应该对原材料、菜价的涨幅等加以公示说明,并确定合理的、让人信服的涨价额度。一声不吭地悄悄涨价或者降低饭菜质量的做法有点儿说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