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事司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
坚守职业道德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主题:服务社会
履行教师职责 真情服务社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陈占安
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叫“服务社会”。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履行教师职责,真情服务社会。
第一,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古人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树立“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志向。
第二,要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高校教师应该把心思花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上,让教育教学促进科学研究,使科学研究支撑教育教学,做优秀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同时自觉担当科学知识的普及任务。
第三,要热心公益,服务大众。高校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同时,关心公益,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与百姓心贴心,和大众同命运,平时多到基层搞调研,真切地了解大众的意愿、大众的经验、大众的需求,在为大众提供及时的和最好的服务中发挥作用,并接受大众的教育。
第四,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主动提供专业服务。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搞自然科学的与搞哲学社会科学的要形成联盟,一起攻关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克服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五,要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学术不端,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学术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了不良的学术影响。高校教师应该做讲诚信、讲规矩的模范,珍惜学术资源,维护学术尊严,恪守学术规范,保持正面的学术形象。
立德立功立言 坚持经世致用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授 刘海峰
中国历史上有“三不朽”的说法,即仁人志士努力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我觉得,高校教师也应有“三不朽”的意识,不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
立德是对高校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这点很容易理解。立言要做到不朽,努力为后人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为学术踵事增华,因此要老老实实,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力求创新。立功则是将自己的知识和专长用之于社会,即古人所说的“经世致用”。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主动提供专业服务,是高校教师应尽的职责。在现代社会,高校教师要提倡潜心钻研,提倡坐冷板凳,但并不是要我们躲进象牙塔,并不是要大家都去做冷僻的学问。那种纯学术研究虽然也需要,但大部分学者还是应该从事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研究。即使是少数研究纯学术问题的学者,也应关注现实,了解现实。实际上,了解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对深刻认识理论上或学术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有所助益。因此,立功与立言两者是互补为用的。
>>相关阅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相关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全文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