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体质下降调查之一
近日,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运动会项目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对这一做法的解释是近年来学生体质下降,易导致运动时发生事故。这样的说法虽有逃避责任之嫌,但也透露出几分无奈。
近年来,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是任由学生体质继续滑坡还是采取强制措施敦促学生锻炼?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又有着怎样的苦衷?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面前。本报记者近期深入多所高校,希望从中找出答案。
取消中长跑项目的背后是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校方担心学生身体吃不消,怕出安全事故
11月中旬,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运动量较小的趣味体育活动。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运动会取消长跑的做法其实早已在众多高校中悄然实行多年。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系负责人表示,3000米以上的中长跑项目对参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每次参赛的学生人数很少。校方担心学生身体吃不消,怕出安全事故。
一组相关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校方的担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降。与1985年比,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10.3%和10.9%。
针对近年来运动会长跑报名人数持续下降的现象,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郝光安认为,放弃长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表示,高校应设计更多的变化和活动支持长跑运动的开展,而不应“因噎废食”。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积累形成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比如说,达标规定要跑1500米,体育教学中从小学就会开始让学生跑,一直跑到大学,出现猝死、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相反,从小缺乏相应锻炼,想在大学里迅速提高心肺功能,是几乎不可能的,让这样的学生去跑3000米、5000米,难保不出事。”
3000米以上长跑项目被取消,折射出近些年来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明显。究其原因,体育教育被边缘化首当其冲。“现在中学升学压力特别大,虽然政策‘保障’了体育课并没有被压缩,但文化课和作业的压力直接压缩了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时间,没有锻炼时间,锻炼习惯就无从谈起。”刘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