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广州观察·教育周刊》对学校场馆设施使用情况的大调查引发广泛关注。不少读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开放体育场馆仅是鼓励孩子们运动的其中一个途径。要做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的“每天健身一小时”、“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等要求,更需要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努力。
那么,目前广州的学校是否已达到国务院的《意见》要求?在当下的体育教学设置和考试指引下,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有哪些难点?面对这些更具体的提法,各校又准备如何应对?本期教育周刊记者继续深入广州的中小学探寻解题之策。
焦点1
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学生拒上体育课只为写作业
“要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意见》的这几句要求,严格意义上说是再次重申。
记者查阅发现,早在2007年,国家就已经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当中已提及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此外,还对课时有细致的规划: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时隔七年,记者发现,广州不少学校都通过必修加选修课时的设置开展体育教学,并在每周安排专门的体育锻炼时间,配套达标。
如广州市铁一中学,该校的体育必修课设置为初中三节,高中两节;学校还在高中开设篮球、羽毛球、足球等七项选修科目。此外,每周还安排了两节专门的体育活动课。该校体育科组长吴倩雯表示,由于体育场地较为充裕,广铁一中亚运城校区的学生每天下午4:50到5:30都安排了全校范围的大课间活动。
而在广州市第一中学,该校则将体育健康课、田径、游泳纳入体育必修课。除了平时的课间操以及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体育活动时间外,该校还在周三安排了大课间锻炼时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还是能够确保。”该校体育科老师陈凤林介绍,学校还将活动课程与俱乐部活动相融合,将酷跑、健美操、滑板、街舞等10余项学生感兴趣的“时髦”项目搬进了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