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成为政府“心头事”
上海率先在各区县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
“预备,跑。”跑道旁,老师红旗一挥,几名中学生冲出起跑线,奔向50米外的终点。李东和盯着仪器上的数据,快速记录用时。这一幕,不是在上体育课,而是近日发生在徐汇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的测试场景。
去年,李东和有了一个新头衔——徐汇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主任。作为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本市在徐汇、长宁等10个区县率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
学生体质健康,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扔掉”。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分数第一,学生在校内课堂与校外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往往牺牲睡眠和体锻时间。最新测试结果显示:本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6.3%,肥胖率16.9%,耐力素质普遍较差。
“上海建立专门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在全国走在前列。”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沈建华教授说,花大力气做这件事,是教育观念的一大进步。
体质监测中心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扫描”。身高、体重、视力必查,肺活量、血压、脉搏必测,速度、耐力、灵敏度等囊括其中。“一项身体素质测试,往往需要两三个乃至更多的指标。”李东和举例,测力量不仅有专门器械测手指、手腕等上肢的力量,还通过立定跳远等看下肢力量,这些数据加起来才能组成“力量值”。
“体质监测中心不仅是采录数据,还要形成体质健康分析报告,反馈给每所学校、各个区县和市教育部门。以后,每个中小学生都将有一份体质健康档案。”对“小胖墩”、“小豆芽”等体质较弱的学生,监测中心将邀请医学和体育专家,给他们开“运动处方”。这份“处方”针对孩子的体锻兴趣和热爱的体育项目构想,制订锻炼计划,让体锻变得有趣又有用。
“最动真格的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实行评优‘一票否决’。”一些校长直言:以前只管升学率就行,这是考查教育质量的最关键指标。可现在,如果全校学生体质落后,即使学习成绩再好,校长也会“抬不起头”。
今年,又有7个区将各自建成1所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加上先期建成的10所,市、区两级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总计3000多万元,监测中心每年维护费用需1000多万元。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从春介绍,到2015年,每个中小学生要学会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80%学生至少参加一个体育社团,力争使青少年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只有身体素质上去了,才能谈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