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15个被亮“红牌”的专业,可以发现,有不少是几年前热门的“高大上”专业,例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知识产权、电子商务。
10月14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发布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全国有15个专业被亮“红牌”。就业率较低专业有哪些特点?给高校专业设置带来什么启示?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热门专业为何就业率低?
梳理15个被亮“红牌”的专业,可以发现,有不少是几年前热门的“高大上”专业,例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此外,当年部分新兴行业,例如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也榜上有名。
这些“高大上”专业和新兴专业,为何就业率低?
“这些专业迅速从热门转为冷门,是因为发展规模太快,人才培养质量低,社会需求不足所致。很多学校盲目追逐热点办专业,不少考生也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导致供需失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石说,这15个专业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社会需求大,但培养人才层次低的专业。这些专业是国家需要并大力发展的,但目前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需要,比如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国家急需的专业,过去没有重视,造成人才紧缺,但这个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很高,除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还要了解综合性知识,目前本科人才层次低了一些。还有电子商务专业,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电子商务人才需要量大增,但目前基本培养的还是操作型人才。第二类是能被更高学科包容的专业,比如知识产权可以包容在法学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可以包容在公共管理类等。第三类是重复设置、太窄的专业,这些专业其实是可以合并的。比如表演和音乐表演,可以合并。第四类是全国过多的专业,比如生命科学、公共事业管理等,这类专业,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在开办,导致本科就业率低。
“重灾区”专业怎么办?
被亮“红牌”的专业中,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成为亮牌的“重灾区”。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山西、吉林等6省份就业率低,而公共事业管理在北京、上海等6省份就业率低。法学在各省份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为什么会出现专业“重灾区”?这些专业又该怎么办?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教授说:“对法学专业毕业生而言,传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渠道非常有限,司法职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录对许多法学学生来讲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而作为职业教育而言,一些学生的择业观念、业务素养和职业能力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即便所谓的‘重灾区’,每个学校的就业形势不一样,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熊丙奇说:“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低尤为突出,一个原因是很多学校都举办这一专业。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加之用人单位在聘用市场营销人才时,不太看重专业而注重实战经验,因此学营销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就成为学生就业的‘重灾区’。”
解廷民建议:“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到学生就业存在一个较长周期,至少需要五六年,这就需要学校新设专业论证及评估既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又要对数年后社会人才需求形势具有前瞻和理性的研判,而不能短视、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学校在新设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满足社会需求,帮助他们了解新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尽可能减少‘求职难’与‘招聘难’并存的现象。”
解廷民认为,有些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历练,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有些单位更倾向于招聘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或者层次更高的学生,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个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就业率专业榜单发布后,学校、学生、社会各方都应对其理性分析、客观看待,对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市场做一个提前预判,谁能提前预判,谁就能赢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