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暨大运会射击测试赛昨日落幕,经过5天的全方位的测试,大运射击场馆运行团队付出了努力和艰辛,同时也收获了惊喜和感动。
惊喜:优雅的场馆
花园式的设计,立体型的射击馆,坐落在深圳市区内,深圳射击馆2006年竣工,原来只是作为训练场馆建造的,但为满足大运会比赛需要,市文体旅游局对射击馆进行了全面改造,目前场馆已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可承担各类大型赛事。通过这次测试赛,场馆也得到各方人士的赞扬,运动员表示:“设计馆内装修的格调很特别,园林式的场馆让人感觉温馨和优雅,在如此好的环境中比赛也有利于我们水平的发挥。”记者从现场看到,决赛场馆是一套瑞士生产的全新电子靶,运动员在射出子弹后不到1秒钟就可以通过激光,导线输送得知成绩,并且靶子也是自动更换的,深圳射击队领队夏恒告诉记者:“这个射击馆的设施都得到奥组委认可的,已达到国际水准,这个射击馆在全国也可以排在前列,如此高标准的设备,大运会后为深圳射击队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感动:艰苦的环境
在射击馆50米靶场外有一个放靶处,在放靶子处和收弹盒的中间,有一个狭长的换靶道,也叫靶壕,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在狭小而又闷热的环境中工作,他们是由福田退役军人组成的示靶员团队,“由于50米靶场离运动员距离较远,所以就需要专人来换靶,原本我们想让大学生志愿者来做,但考虑到这不仅条件艰苦,而且子弹要从头顶上飞过,可能有一点的危险,所以让有经验的军人来承担。”深圳大运会射击馆场馆主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杜勤解释道。
记者走入靶壕,这是一条高只有两米,宽只有1米多的小道上摆放着44个靶位,每个靶位的间隔是1.5米,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室内温度可达到50—60摄氏度,然而示靶员在这一待就是3、4个小时,杜勤解释说:“在靶壕工作相当艰苦,里面温度也很高,特别是大运会期间,正是酷暑,我们给每个志愿者都配有电风扇、冰块、中暑药物,虽然如此这还需要他们有很强的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