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慕课MOOCs风暴
“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2014-01-07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将对课堂产生哪些影响?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发展受到哪些限制?

  “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席卷全球的“慕课”风暴,如地震海啸般从高等教育涌向基础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将产生哪些冲击?真的能够翻转基础教育课堂吗?如何打造更加适合中国基础教育的“慕课”?在中国教育学会日前举办的“教育家沙龙”上,这个话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将对中小学课堂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以来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评价说,与高等教育的课堂有很大不同,基础教育的“慕课”是和“翻转课堂”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有可能改变基础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催生和造就一批新时代名师,让已成格局的名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的系统重新洗牌。

  陈玉琨认为,正如翻转课堂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变化——课堂上老师的时间不再主要用在讲授新课而用在答疑解惑,课堂上学生讨论互动、合作学习明显增多,“慕课”对基础教育的“教”与“学”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对教师而言,借助于“慕课”的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支撑,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在某个知识单元停留多长时间,在哪里停留,反复回看了几遍,回答对了几道题……也知道学生哪方面学习有困难,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能否破解均衡难题尚待实践验证

  理论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现实中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不能期望它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

  网络上很多关注“慕课”的家长认为,如今中小学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哪有多余时间看“慕课”?这无疑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外,从目前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看,很多地方还处于“黑板加粉笔”时代,“慕课”不可能缩小只能加大城乡教育差距。

  “‘慕课’对于现在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讲,还是比较高端的,理论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但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推广还不太现实,还面临诸多挑战。”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老师学技术,第二阶段是让老师使用技术能够去教,第三阶段是根据技术发展提供的新要求来变革教学。“目前我们的教师大多数还处在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会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但还谈不上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在王珠珠看来,现实条件也限制了“慕课”的大面积推广,网速跟不上,教师水平达不到,经费没有保障,这些都是问题。“对于大多教师来讲,在网络班班通的情况下,目前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把握清楚,把知识教好,在多媒体环境下让学生学好。”

  陈玉琨强调说,“‘慕课’把测验、作业融入课程,能减少实体作业的比例,从理论上讲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流程的重新建造,不能仍然按照旧的框架去设计教学、布置作业。”

  学校的任务是再造教学流程

  对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是个挑战,关键是解决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衔接,才能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有效学习。

  “‘慕课’并非简单地制作教学视频,对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是个挑战。”在陈玉琨眼里,“慕课”是对中小学教学流程的再造,在制作微视频之前需要有一个团队进行研究,他称之为“知识图谱”,也叫做思维导图,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知识点,“但是给学生的不能是零碎的东西,一定是整体的,这个概念和那个概念是什么关系,开始就要设计好。”

  陈玉琨认为,基础教育的中国式“慕课”应该是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产物,课堂翻转以后难点在于怎么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微视频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尽管有知识图谱,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清楚知识的脉络。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串联起来,系统化,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深化并进行探究创新,在课堂上直接完成研究性学习。

  据陈玉琨介绍,“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教师课前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的学习视频,然后上传云服务器,学生先学习视频,然后完成视频里老师留下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

  “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才是关键。”陈玉琨说,“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怎样能讲解得更有针对性、更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有效学习。”

  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高度关注

  将给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但目前只是传统课堂的补充与完善。

  “慕课”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对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使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教育的未来走向。

  陈玉琨认为,现阶段“慕课”将定位在对传统课堂的补充与完善。

  “‘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本土化‘慕课’一定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与会专家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认为“慕课”进入中国必定会存在一个消化和探索的过程,建议学校不一定要大规模地运用,可以先做点尝试,有了经验后再推广。

  “‘慕课’的试题、课程,在我看来还是具有实验性质的,我们要认真消化并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照单全收。”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说,目前,“慕课”教程系统还不完善,还缺乏系统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尚无法撼动现有的教育教学。

  “‘慕课’只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王珠珠说,如果现在真要把“慕课”平台放到网上,网络通不了,老师也掌握不了。当然,可以鼓励一部分感兴趣的老师进行实验。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课”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给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慕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需要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最后怎么样还要靠实践检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记者 梁杰)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7日第3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民日报:慕课十年,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 人民日报:慕课打开教育数字化新空间
· 人民日报: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 慕课10年:数字化为高等教育插上腾飞翅膀
· 慕课十年:高等教育教学进化之路
· 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教育部“云发布”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202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举行
· 突破慕课(MOOC)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 专访高校名师孟宁:“智能基座”精品慕课打通产教研壁垒,激发教学新理念
· 慕课打开教育更多可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