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不少大学都有口耳相传的“爱情圣地”;有的大学甚至专设了恋爱课;而女生宿舍楼下每每成为浪漫地带,早年间是弹吉他,如今是点蜡烛、摆鲜花,常常上演感人的求爱画面;年轻人从不轻易浪费每个属于爱情的大日子,不够用就自己创造节日,于是每年5月20日变成了“表白日”,11月11日成了“光棍节”。(见8月23日的《人民日报》)
每年的5月20日是网友们称的“国际表白日”,也是大学生的“表白日”,表明了大学生对恋爱的向往与追求。于是,是表白追求时轰轰烈烈,还是恋爱应该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似乎成为一个问号。其实,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否有课程安排,恋爱都是人生要面对的课题。前不久,有大学校长鼓励学生谈恋爱,“爱情是大学的一部分,一些同学抱怨学校女生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也替他们着急……”既然替大学生着急,为什么不开设“恋爱课”,指导学生们谈恋爱呢?
在大学校园里,没有大学生谈恋爱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学生不谈恋爱,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善于交际的表现。因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是在过去,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早就为人父母了。大学生谈恋爱,既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更是人成长的正常社会现象,应该正确认识、对待。作为校长,更应该为大学生们开设“恋爱课”。
问题是,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并不重视,大学生的爱情知识与情感理念只能从网上或书本上获得,没有针对性,反而误导了一些大学生。正因为大学生在恋爱知识和方法上十分欠缺,一旦遇到了不能心想事成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容易引发情感危机,往往走向极端。在此背景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校长,应该多在恋爱教育上“传道”,传授“恋爱能力”,多“解惑”,解答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化解失恋后情绪化的冲突或消沉,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实,大学开设“恋爱课”,一直被视为先进国家的教育开放和与时俱进的表现。比如,新加坡公立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去谈恋爱,专门开设了“恋爱课”,请相关婚姻专家授课,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因为对大学生负责,不仅是教会他们相关知识与能力,还要关怀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做一个生理与心理健康的青年。要做到这些,需要学习与经营,而开设“恋爱课”,提供恋爱指导与情感问题疏通指导,让大学生了解双方,学会一些处理两性关系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情商”,让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获得较强的“幸福”能力。其好处多多,作为大学校长,还犹豫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