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一外甥女,幼时在大陆表现并无"异象",应属正常儿童之列。移民来美之后因经济和其他条件所限,只能进入临近普通公立小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环境适应后,就被老师发现智力较高(当然要通过专家系统测验而非主观认可),主动按排进入"天才班",从此可以接受各种政府或私人组织的资助,参加一些专门帮助少数族裔的强化教育或训练,而不再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接着更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按她自己意愿选择进入一所纽约有名的私立女子中学,以"灰姑娘"的身分,和富翁显贵的女儿不分肤色坐在一起,平等地享受着同样完善的教育和没有任何歧视的对待(当然不包括回家后的生活差别)。只要她自己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习上的努力,完成中国人对子女所期望的顶尖学业的目标,无疑必将成为事实。果然,去年她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并继续获得奖学金,今年更被学校挑选出来作为"学生记者",为学校的出版物,前往外国数地作单独采访。从她身上,让人看到美国教育体制中,对人才的发掘、教育和有计划培养的科学、系统、公平和有效全面的一面。因为在这里,儿童固然可能因家庭富有获得良好的教育条件,而有较高的"成才"几率(却绝对没有个个成才)。这对所有同龄学生本人之间而言,是有欠公平的;但美国教育制度作为对上述不足的补充,又有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安排,用来尽早发现、保护和培养资优儿童的措施。以保证所有未来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幼苗,不会因种族、家庭经济条件等非主观因素而遭到打击埋没,提前陶汰,要是等考大学时才去发现什么"尖子",已经有多得多的可造之才夭折掉了。这可能是美国能不断保持自己主流社会,有一个整体高素质和公平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而让笔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她有一学期选择参加的课程,用大陆的话说就是到农村去劳动锻炼。具体内容是要交付近两万元学费(她当然不用自己付),到一个设在山区的专门学校生活四个月,每天除了半天正常上课外,还要参加从种植、畜牧直到炊事、盖房等各种劳动。更有甚者,其间居然要安排每一个学生仅携带少量必须品,在野外山丘上独自生活四天,以培养胆识和自我适应困难生活的毅力!按中国人的常规眼光,这简直是"花钱找罪受",更何况不是名校或优秀学生,还没有去的机会。不过,当再看到从新站在面前的、健美而更加充满自信外甥女,不能不打心眼里佩服美国某些教育方式的设计以及她和她母亲的聪明选择。由此生出一些联想来。
中国人一向有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的观念,并以此为荣。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了"信念和主义"内战多年,死人无数,至今两岸分治。海外华侨,更因对国旗的认同而不惜在外人面前"兄弟阋于墙"。唯独在这一观念上,全世界的华人却表现得如此一致,完全像一条"龙"生出来的龙崽子。可惜中国人从来没有将教育问题,放到提高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的层次上来考虑,政府非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从幼儿开始发掘和培养资优儿童的计划和具体措施(象美国现在这样)。反而在这个最需要统筹考虑、关系到国家兴衰百年大计的问题上,始终坚持"分田到户"的私有制,现在居然有人还要提出什麽"教育产业化",要家庭来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更居然要把教育也当成"摇钱树",简直可以和那些赚女儿"卖身、赎身钱"的无良父母来相提并论!可惜大多数普通为人父母者,都没有学过教育学或儿童心理学,很多还要受本身经济条件限制,根本无法科学地分析子女的性向,有系统地加以辅导培养。不是拔苗助长(如"小皇帝"现象)就是放任自流。结果除了少数幸运者或表现特别优异的之外,更多原本可造之才,就在无形中被埋没或夭折,现在要是教育再和家庭经济挂钩,结果可想而知。而少数成功者也因为一切均出自家庭和个人的努力,并没有享受国家的特殊关怀,所以也很难对社会产生强烈的报答回馈的义务认同和感情。这可能是中国历来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各方面人才,结果不少跑到外国在人家国度里创下傲人业绩,而自己祖国社会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才会出现"一个人是条龙,几个人是条虫"的现象。
更糟糕的是,由于"望子成龙"总是局限在一家一姓,目的无非光宗耀祖或对得起自己子女,从来没有打算延伸到国家和民族。"赵"家的孩子成了龙,从此"鸡犬升天","钱、孙、李..."家非但脸上无光,还可能因此受气,所以不要说帮一把,不拆台就不错了。这种"望子成龙"的结果,反而成了民族的"活性分散剂",难怪国父孙中山先生,也不得不悲叹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了。大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这方面的一个最严重的教训:在这场运动中许多受害者,是各类有一定造诣的知识分子、领导人或出身不好的人。前两者按中国观念,可以算成了"龙(凤)"的,而后者可以解读为生在成了"龙"的家庭(地主、资本家,高级知识分子或旧官僚),正是让人"妒忌"的目标。所以只要少数人一带头煽动,他们就很容易成为普遍泄愤的对象,让全世界看到一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让民族元气大伤的浩劫!
由此可见,中国需要的是像美国一样着眼于科学地提高整体素质,要形成一个不仅有知识能力、更对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有强烈认同和责任感的主流社会,来代替过去一直靠权力和关系来巩固政权的封建形式。如果我们将"望子成龙"的感情和实际行动,扩大到民族的下一代,促使政府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比较有"公平和正义"的环境。到那时,即使自己的孩子没有成"龙"成"凤",但他们却可以生活在一个比较稳定、很少恐惧而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的社会里,过着有尊严的、真正的人的生活。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希望子女能享受到的条件吗?
中国人不能说不聪明,但大多只能算小聪明。所以即使有人写出全世界瞩目的"孙子兵法",也还是总吃外国人的败仗;善赌,却逢大赌必输(如赌陈水扁当选);连发明了如此重要的指南针或火药,居然只知道拿去看风水、坟地以及制造烟花爆竹,至今还在以此出口为美国人国庆助兴而感到"骄傲",却不以要从俄国进口"日X(忘记怎麽写了)"导弹感到难为情;今天大陆全民言商,可惜假冒、伪劣品也水涨船高,不少人精于坑懵拐骗地赚自己人的钱,但只能从外国人那里赚回点"针头线脑"般的利润;现在,居然有"学者""经济学家"提出"教育产业化",把"教育"这一项关系民族未来的最重要的投资、当今只要略微够着点"档次"的国家都大力投入的事业,当成可以直接捞钱的买卖。有这样的"高参、智囊"作如此的鼓吹,就难怪出现一些"繁荣娼盛"的现象了。真不能不为中国的未来、以及它目前的领导人的历史定位捏一把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