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专家呼吁:青少年性教育应正面进行
2002-04-09    

字体大小: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王蔚)中学生性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记者从北京市妇产医院了解到,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出现低龄化趋势,造成少女未婚先孕的主要原因是对性知识缺乏了解。有关医学专家呼吁,对青少年性教育应高度重视并正面进行。

  记者调查发现,怀孕而接受人工流产、中期引产手术、宫外孕手术的未婚少女逐年增加,最小的年龄仅13岁,患宫外孕的少女平均每月一例。大多数未婚少女缺少避孕乃至怀孕的相关知识,有的中学生停经数月却不知是怀孕,有的甚至将腹中已经明显出现的胎动误认为是肠痉挛,结果导致承受巨大痛苦的手术,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北京市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张雪莲分析指出,当前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在性生理早熟的同时,性心理极为滞后,几乎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性”,应该如何采取安全的避孕方法及怀孕的相关措施。不少“行为出格”的少男少女,获取性知识的渠道是电脑网络、录像带和黄色卡通。学生有关性知识的空白,学校教育这一正规渠道没有去占领。

  当前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性教育仍然处在一个教育的盲点,不少中学生对记者说:“老师讲生理卫生课,连她自己脸都红,就让我们自己看。”有的中学生说:“我们知道的老师就教,我们想知道的老师却不教。”还有的中学生得意洋洋地出示了几张卡通光盘,说里面的“性方法”很全,让人大开眼界。提起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课,他不屑地说:“讲得不清不楚,而且我早就懂了。”

  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也是讳莫如深。有关资料显示,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的随机抽样表明,他们性知识的来源和途径:来自“书报杂志、影视作品、电脑网络”的占80%以上,来自“别人的谈论”占11%,从老师处获取的占3%,听父母讲的却寥寥无几。

  家长多指望学校来开启学生性知识的大门,多数家长认为和孩子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交流还有一定的障碍,学校应该主动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而学校教育则对来自社会的冲击显得无能为力,不少教师埋怨影视、网络作品等对青少年的巨大危害,因此对学生的早恋、早性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有的学校虽然很想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却苦于没有好的教材。有的老师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不知如何把握讲课时机、讲课的度和量,还有的老师认为这方面尚不能得到社会普遍的支持。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普遍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4至5岁。专家认为,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接种疫苗”工程,应从小学开始,编写教材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扬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独立意识、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识,但又惟恐被别人发现或讥嘲。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或冲动之中,常常出现偏离行为,被称为“危险人群”。近年来颇为世人关注的青少年性越轨、性犯罪、性疾病传播发生率明显上升。

  在推进青春期性教育的过程中,北京市宣武区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0年由宣武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王永新挂帅,教育、卫生、计划生育部门联手,聘请研究青年生理、心理等问题的专家组成“青少年性教育”领导小组。他们分别选择500名学生、500名家长、500名教师做出了基线调查,并在7所中学进行试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系统地为中学生正面灌输性知识。同时组建了宣武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热线电话与网上交流,今年青春期性教育课已在全区中学普及。

  北京市妇产医院张雪莲建议,学校可以采取聘请医生到校讲课的方法,对学生采取男女生分开授课,范围要小,5至10人一组,以便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适时、适度、适量、适当的青春期性教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会容忍
· 湖南力保灾后按时开学
· 基础教育最需要什么
· 教育专项调查:性教育学校家庭一起抓
· 性教育调查研究:中学生最关注婚恋教育
· 北京海淀征订教材 初一高一必修性教育
· 中学生的电话粥在煲什么
· 中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金正式启动
· 互动式教学 北京海淀中学性教育正式开课
· 与孩子谈"性"色不变 察觉孩子性萌动九大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