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考试题改革引领中学素质教育
2002-07-10    记者 刘继安 范绪锋 孙军

字体大小:

  “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高考都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将继续下去。因此,高考形式和内容的改革非常重要。我们要通过高考的改革,来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在日前视察高考考场时说。

  高考内容和试题形式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今年的高考试题,给中学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呢?

  北京35中语文教研组几位老师在研究了今年的语文试题后说,今年试卷增加了主观试题,将客观题由原来的20题60分,减少到现在的15题45分。主观试题更能够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更细致、更全面了。“单纯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这种形式下无疑行不通了,因此,平时教师应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北京今年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有关世界杯比赛规则问题的一段材料,谈谈自己对规则的看法。北京汇文中学特级教师马复华老师说:“这个话题很具体,较好地解决了限制的度的问题,可以很好地避免在考前背记一两篇作范文的塑构现象,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积极影响。”

  上海卷语文试卷的作文是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趋向人性和情感,而话题的开放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作文,需要具备很强的提炼能力,同时也需要平时扎实的积累。既要学生‘事事关心’,也要学会分析思考。”有着丰富的带教毕业班经验的复旦附中黄老师告诉记者。

  客观试题少了,主观题多了,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怎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老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今年的数学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倾向于应用。如立体几何的考查,给出了学生一个不规范的几何体,又给出一个估计的公式,让考生证明一下它和精确公式的差距,既结合了数学的严谨性,又联系了实际生活。这透露了一个信息,数学教学应更注重联系实际。”

  北京汇文中学高级教师谢达鸿说。

  青岛市教育局普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王旭昌认为,今年数学试题立足数学主干知识,突出能力的考查,始终体现数学学科的思想。而今年的物理试题,学科内综合增强,题目活、背景新,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现代科技有较大联系,试题对思维要求增强,更加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今年考题的另一特点,也是今后中学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数学试题看,今年的考试比前几年有新意。比如数列的问题、几何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的问题等,对学生的能力都有新的要求。即使考数学,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按照原来的常规的、单从知识点出发强化训练的学习方式就不适应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不会再有出路。这样的试题要求学生要经得起变化,要活学活用。”北京35中校长郑达说。而“综合性进一步加强,学科缝隙日益缩小。”是王旭昌对历史考试的评价。

  体现学科内部的综合,甚至学科之间的综合,使知识不再囿于原有的框架,需要更加灵活掌握知识,则是今年高考试题给中学教育改革透露出的另一信息。

  是指挥棒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指向哪里。不断改革当中的高考形式和试题,正在不断努力着将基础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山东招办负责人详解2003年山东高招新特点
· 2003年高考上海卷方案公布
· 高考复读生源大流动 寒假前后将达高峰
· 河南高招继续实行“3+大综合+1”
· 江苏高校提前招空姐
· 今年如何看高考?
· 专家建议高考艺术类考试一考通用
· 广西今年二次高考有调整
· 株洲出现复读生择校高峰
· 今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将稳中有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