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22日电
“目前从小学就开始的奥校热是不正常的。”在今天召开的“数学是什么”的少年数学论坛上,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在回答学生提问时,阐述了自己对奥校的看法。
奥校问题是今天论坛的热门话题。“重点学校对数学奥赛的重视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表妹还在读小学一年级,可她的作业中就有涉及鸡兔同笼的问题。”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高中生的提问,引来场下一片惊讶之声。一位女中学生恳请科学家解答奥校给她带来的疑惑:“它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我们的命运吗?”
著名数学家、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首先给数学奥赛定位:“它是很好的课外活动。通过它,可以学习数学知识,但绝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他认为,数学奥赛热的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与高考挂钩,二是很多人认为奥林匹克金牌很了不起。“其实它很普通,我常常劝这些选手有一颗平常心。”
与王元院士的观点相同,杨乐院士认为,数学奥赛不应该变成数学奥校。对于部分同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年龄稍大的同学来说,如果对数学有兴趣,进而阅读相关书籍,并参加比赛,是自然正常的。现在许多地方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办班,进而上升到办校,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枯燥,甚至对数学失去兴趣。
杨乐补充说,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奥赛金牌。打个比方,数学如同马拉松比赛,奥赛金牌如同跑到二三百米时的领先,看似在第一方阵,你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这只是刚刚起步。对于数学奥赛得奖能与上大学挂钩的心理,杨乐说:“不要把奥赛看得太重。如果学好功课就不怕高考。”
今天参会的学生多数对数学感兴趣。杨乐院士提醒他们:中学有很多课程,不是只有数学一门。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你们都应该学好,这是做大学者的前提。他以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为例。丘成桐在年轻时看过很多杂书,眼光全面,不局限在一个领域,结果取得今天的成就。相反,一个人如果光在自己狭窄的领域耕耘,可能会做出一些成就,但水平不会太高。因为如果缺乏全面眼光,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对真正的数学家来说,勤奋是最重要的。”杨乐院士最后说,灵感和机遇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有机遇也做不出来。他语重心长地寄语少年朋友:“你们要打好基础,要培养起浓厚的兴趣,追求真正的学问,不要只看上名牌大学和有好出路这样表面的光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