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录取分数线、压缩计划内指标、扩大计划外指标,部分地区在中考招生时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扩大“赞助费”收取范围和额度,甚至正式录取的考生也要“捐资助学”——
考上了也要捐资助学
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17岁的周学丽哭了。
周学丽是山东省费县芍药山乡中学的女生,今年的中考成绩比当地教育局划定的统招分数线低3分,要想上高中,她除了缴纳2800元的学杂费外,还必须再缴6000元的捐资助学款。她的弟弟也收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同样必须缴6000元的捐资助学款。
站在自家破烂的院墙前,周学丽说:“我们家很困难,爸爸可能要让弟弟复读一年,不会再让我上学了……”
在费县城北乡中学的大门口,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份《告示》:
凡被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录取的考生,缴纳捐资助学款说明:
一、计划内录取的考生(471分以上被正式录取的考生)
1.500分以上的考生免交。
2.490—499分的考生交1000元。
3.480—489分的考生交1500元。
4.471—479分的考生交2000元。
二、计划外录取的考生(指300分—465分的考生)
1.400—465分的考生交6000元。
2.350—400分的考生交8000元。
3.300—349分的考生交10000元。
4.300分以下的考生一律不录取。
三、综合高中(指当地在县职业中专附设的普通高中班———记者注)收费如下:466—470分1000元;400—465分3500元;350—399分5000元;300—349分10000元。
带准考证、考试成绩单到自己选择的学校去报名,现场录取。
4000名新生,3000多要“助学”
今年费县中考分数线由去年的429分提高到471分,而全县录取的高中统招生却由去年的2811人减少到2519人。
对于分数线提高,费县教育局的解释是今年试题难度比去年低,但同时也承认,试题难度降低使录取分数线比去年提高20分左右比较合理。
而不少家长认为,不论是提高分数线,还是压缩统招生、增加计划外招生,就是为了多收费!
每年的招生计划根据什么来确定呢?记者得到的答案是:根据办学能力。据了解,费县开设高中班的学校主要是一中、实验中学、二中这3所,他们今年上报的招生计划分别是16、16、6个班,而实际上的招生数量分别达到了20、20和12个班。并且每个班的人数大都是七八十人,加上职业高中招收的几百名高中生,今年费县高中招生达到4000名左右。
费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承认,今年录取的高中生中,只有700多名500分以上的考生没交赞助费。也就是说,有3000多名考生要缴纳数额不等的捐资助学款。
据了解,去年中考,费县只对计划外招收的学生收取了赞助费,而今年,计划内录取的500分以下的近2000名考生也没能幸免。
有些学生家长还反映,在缴纳捐资助学款时,不要说发票,就连收据也得不到。一位在费县一中交完钱的学生家长说:他们不给我们也不敢要,有人问起,他们就说开学再给。
对此,当地教育部门的一负责人解释,“不给缴费学生开发票的现象是没有的”,同时又说“个别”学生缴费后没拿到发票,是由于“从财政部门领取的发票不够用”。这位负责人还说,那几天交钱的人太多了,开发票“就是用机器打”也来不及……
变相收费名目多多
扩大收费范围和幅度、压缩计划内指标、扩大计划外指标、提高录取线,这些现象在不少地方高中招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让孩子上个高中或较好的高中,成了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事。
一位姓李的家长反映,一些学校为了收取捐资助学款,想出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有的有意压缩正常招生数量,能办10个班,只办5个班,然后再“抽调全校最好的老师”、“配备全校最好的设备”办起“实验班”。学生只要缴纳1.5万元就可入学。正常录取的学生和家长看到学校将最好的老师和设备用到了“实验班”,只好也缴纳同样多的钱转到“实验班”。
王先生是某市一位机关干部,据他反映,当地一所中学的收费严重突破了物价局核定的价格标准。根据物价局的规定,计划外招收的学生,603—608分的不应该再额外收费,而该校的收费标准是5000元;597—602分的按照物价局的规定应该收取4000—5000元,而学校收取9500元;为了能继续扩大招生,同时不突破物价局“最高收费不许超过9500元”的规定,学校要求500—597分的学生只要能开一个不是当地学生的证明,就可以缴纳两万元钱后入学。
高额的赞助费使许多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孩子上不起学。有些被录取的考生因为家境贫寒出不起学费,将录取通知书以500元左右的价格转卖。
因为穷才收费,因为穷才辍学
考取了高中,为什么还要按分数缴纳数额不等的赞助费?
费县教育局的回答是,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向所有被录取的考生收费是可以的。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办学的资金需求。他们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原则,在借鉴周边县市经验的基础上,经县领导同意,扩大和提高了捐资助学金的范围和数目。对于当地群众是否能承受得起,教育局的同志认为,收取这些捐资助学款,当地的群众应该能承受得起,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高中教育适当缴费可以理解,但是,重点高中是国家投资建立的,收费应该有度。而且费县地处沂蒙老区腹地,相对其他县市来说,还属于经济落后地区,这笔“助学金”对于当地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有的教师认为当地乡村基础教育薄弱,师资力量差,农村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这样的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会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因交不起赞助费而辍学,或再复读。而复读生又挤占了在读初中生的位子,因为教室有限、师资有限,必然造成在读初中生的失学或辍学,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
怎样走出困境
对于高中阶段的高额收费,一位媒体评论员表示,这会造成贫困家庭的子女求学无门,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因为公办教育是国家举办的事业,动用的是国有资产,因此,“根据办学能力”来确定招生计划的目的,就应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享有教育资源,因为这本来就是公共资源,应该谨防公共资源被一些人用来谋取小团体的利益。
而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赵承福则认为,我们既要看到有些学校乱收费的做法不合适,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现在有些学校的办学经费实在太紧张。
他说,有一所农村中学一年的办公经费竟然还不足1万元。学校规模要扩大、教学设备要更新,让他们怎么运转?我们现在都喊“重视教育”,但实际投入的太少。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正是因为国家对高中教育投入有缺口,导致部分学校向计划外招收的学生收取“赞助费”。对此,教育部门的态度是“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但是,限多少人数?限多少分数?限多少钱数?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全由各地教育部门在考虑当地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自行掌握。
一边是政府教育投入有限,一边是公众承受能力不足,高中教育的确处在两难境地。那么,怎样解决高中教育面临的困境?
赵承福的建议是引进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民办中学,多种渠道解决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则主张,将教育贷款扩大到初中,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
这位学者说:“我们国家小学普及率比较高,在90%左右,但小学毕业生只有一半上初中,初中毕业生只有1/5进高中,高中毕业生有一半进大学。现在教育最大的坎是从初中升高中。”
他说,一个小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生产能力是非常不同的。不同的生产能力,会导致政府收入的不同,高素质的老百姓创造的财富多,政府税收就多。一个全是初中生的国家和一个全是高中生以上的国家,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