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中择校生高考摔跟头
2002-09-04    记者 黄勇

字体大小:

  合肥9月3日电

  安徽省2002年秋季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于今天落下帷幕。当人们为全省增加招生计划近两万人、录取比例首次突破60%而高兴的时候,也有人没高兴起来:一位张姓同学,花了近万元的高价择校,在合肥市一所省级示范中学上了3年,最终却只以超过分数线10分的成绩勉强被一所高职学校录取。而3年前与他成绩相当的几位同学没有择校,却全部考上了本科,还有一位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并非个别现象。此次高考,有一批原本成绩不错而去更好学校(或名校)借读3年的择校生,最终落榜或考试成绩未能如愿,而三年前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学在条件一般的母校就读,却考出了好成绩。这样的结果令花了巨资的家长们惋惜不已、困惑不已。

  据了解,受近年来就业形势趋紧的影响,各地普通高中“借读”成风,以致在少数普通高中、甚至包括一些市级示范高中,高一新生大量外出借读,最多的人数超过了一半。但与曾经出现过的初中阶段择校的后果一样,选择名校就读的结果是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学生普遍在高考中摔了跟头。

  合肥晚报《教育视线》专刊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对这一现象作了有力的佐证。合肥市某普通高中三年前外出借读40余人,今年高考中无一人考入大学本科。一中学有60余人在名校借读,今年仅有一人达到本科线。另一所普通高中某班学生中,两人去外校借读,今年的高考成绩仅为315分和319分(满分750分),只能上高职。而7位和他们成绩相当的同学在本校就读,今年全部达到本科线。还有一名市级示范高中学生,3年前的中考成绩为690多分,后来交了7000元钱,选择了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借读,结果今年高考连一般本科分数线都未达到。

  教育界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令人心仪的名校与一般高中学校在师资、学习环境上的差距仍很大。再加上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教育主管部门除宏观控制外,对择校行为没有禁令,这是造成高中阶段择校借读现象愈演愈烈的客观原因。

  但冷酷的现实却告诉人们,一味追求名校效应,以为学习环境好、师资力量雄厚,孩子进了名校就等于坐上驶往大学的直通车,在很多时候只是美好的愿望。

  许多家长没想到,在统计口径越来越“精细”的今天,择校生的高考成绩不列入借读学校的统计范畴,客观上导致名校教师对择校生教育心不在焉,相当一部分名校教师仍然习惯于“高举高打”,教学进度维持快速高效的特点,择校生大多跟不上节奏,成绩落后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

  越来越多的学生择校借读,给普通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也带来了麻烦。今年新学期到来前一天,合肥市一所普通中学,高一年级正常的分班工作还无法进行,原因是无法确认是否还有更多的学生要“流亡”到名校。

  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要克服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摆事实讲道理,让家长和学生转变非读名校不可的片面观念,树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才能进步更快”的正确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逐步扩大示范高中招生名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具体措施,从制度上扭转学生择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育资源配置短时间无法实现完全平衡的现状下,一些地区示范高中扩招后的成功经验表明,大量扩招后,学生成绩层次的增多,必然会带来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并将后进生的转化提到应有的高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济南一高考掮客输官司
· 山东招办负责人详解2003年山东高招新特点
· 2003年高考上海卷方案公布
· 高考复读生源大流动 寒假前后将达高峰
· 河南高招继续实行“3+大综合+1”
· 江苏高校提前招空姐
· 今年如何看高考?
· 专家建议高考艺术类考试一考通用
· 广西今年二次高考有调整
· 株洲出现复读生择校高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