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校长推荐制”非北大首创 高校层层设卡防黑幕
2009-11-11    新华网-文汇报

字体大小:

  北大自主招生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消息一经公布后,眼下舆论关注的话题重心已经不再是“北大”,而是高校招生公平。

  记者获悉,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进行了专门调查,结果仅有两成左右的网友对“校长实名推荐制”表示支持,而近七成的网友明确反对。反对的缘由,多集中于质疑如何保证推荐的公正与公平。有观点指出,如何确保弱势家庭子女的利益,将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中学校长手握大权,如何在制度设计上规避其“权力寻租”?优秀生的标准如何界定,怎么确保校长能公正推荐?就在这两天,上海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政策也开始陆续出台,严防黑箱操作发生。

  热点调查:你支持北大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吗?

  相关链接:继北大后 同济大学自主招生也将引入校长直荐制
  相关链接:各方热议:“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利大弊大?
  相关链接: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别将农村考生拒之门外
  相关链接:北大试行“实名推荐制” 七成网友反对
  相关链接:各界热议校长推荐制公平性 网友示“九问”
  相关链接:北大多措施确保实名推荐公正 中学校长表示操作难

  相关链接:北大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实施方案公布

  同济首次引入校长直荐制

  沪上名校招生中,复旦、上海交大已有多年实施“校长推荐”的经验,经由校长推荐的考生可免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程序,直接进入面试关。而2010年同济大学也将“试水”。

  “关于校长直荐的方式,目前也有一些争论,主要涉及招生公平问题。对此,我们将在考试制度设计上予以规范。”同济大学教务处处长廖宗廷介绍,同济大学的目标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一批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因此大学在招生时必须与中学展开密切合作。相对来说,与考生相处多年的中学校长,在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评定上更有发言权。

  据悉,由于2010年是同济首次在自主招生中实行校长直荐,所以学校在具体下放校长推荐权时,暂限于沪上部分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几大关卡确保公平性

  在复旦和上海交大选拔优秀生的过程中,校长推荐制其实已经实施多年,凡是校长推荐的学生可以免去笔试,但是仍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环节。“我们有几大关卡确保校长推荐的公平性,防止黑箱操作。”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陶正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两校制订了相关措施,努力确保校长推荐制度能够公平合理地进行。

  据介绍,复旦大学的做法是,根据中学每年考进复旦大学的人数和生源质量确定中学校长的推荐名额,并且规定凡是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都必须在中学公示,中学公示通过后将在复旦大学招生网上进行公示。而且每年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入学后都将根据高考成绩和入学后的成绩进行“质量再考评”,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下一年中学校长推荐的名额。

  上海交大同样如此,由学校确定20多所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必须达到全年级一定名次。除公示外,校长推荐的学生在通过上海交通大学面试关时,会由面试专家给出一个考评报告,第一时间反馈给推荐的中学,而他们入学后的成绩也将反馈给学校。这一切都将影响中学校长第二年推荐的名额。

  两校均表示,一旦中学出现推荐不公的现象,高校将对其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校长推荐的资格。在推荐的一系列环节中,一旦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并且确实的话,该中学的校长推荐名额将在第二年取消。(记者 姜澎 樊丽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校长推荐制争议再起 实名推荐成实名“推尖”
· 北大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为何几乎不见掌声?
· 北大校长:校长推荐制中学数目今后可能增加
· 教育专家:校长与学生交流少 推荐理由“假大空”
· 39所中学推荐北大生确定 推荐理由可谓五花八门
· 北大老师:推校长推荐制 为抢夺优生资源
· 教师建言北大公开中学资质标准和"优秀学生"解释
· 北大“校长推荐制”名单公示结束 名单未变化
· 评论:“校长推荐制” 只靠校长行不通
· “校长推荐制”缺少统一标准 中学校长压力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