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4月1日电题:旱灾中坚守课堂
遭遇旱灾,学生没有停下就学的脚步,学校没有因为灾害而停课……数月来,广西中小学生在外援与自救中坚守课堂。
百万学生遇旱
3月29日,走近崇左市江州区板利乡板利小学宿舍楼,记者闻到一股臭味。
校长黄青云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学校水井水位下降,680多名师生日用水量由原先30吨缩减为不足10吨。板利小学有近300名学生寄宿,学校力保食堂用水,宿舍楼全面断水,冲洗宿舍和公共卫生间只能用一点点水……
与小学相邻的板利中学有200多名学生寄宿,水井已枯竭,只能到附近板利村水井抽水,铺设管道引水入校。
在位于桂西北重旱地的河池市,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饮水、蔬菜匮乏。
特旱县河池市东兰县8个月未下雨,受灾学校所在地的小河流、塘坝、家庭水柜、地头水柜干涸,土地干裂。大部分学校附近无法找到水源,需送水解决饮水。东兰县缺水学校中,送水距离最近1.5公里、最远87公里,平均超过15公里。
随着广西大石山区水源干枯面不断扩大,能提供饮水的水源不断减少,受灾学生人数还在上升。
东兰镇乐里小学300多名寄宿学生每两天获得送水一次,每人每次2小桶生活用水,大部分学生数月未洗澡。
广西教育厅数据显示,将近3500所学校受到旱情影响,100多万名学生用水困难,其中农村学生97万人,含50万名寄宿制中小学生。
一瓶水喝5天
龙合乡信合小学有299名学生,住宿生102人。校内100立方米水池因储水不足,去年10月干涸。近10名教师如今几乎全体出动,每天骑摩托车去3公里外一个更大的蓄水池取水,往返3趟才够一天使用。
校长黄忠说:“如果建设针对大石山区干旱地区的学校蓄水工程就好了,多一个水池,或者把水池修大一点,就可以满足全年的用水需求。”
在大石山区,一个行政村往往由多个分散屯子组成。因为地貌所限无法打井取水,只能靠天吃水,用水池收集雨水。
明浪村由14个屯子组成,学校60名学生散居14个屯,上学路途遥远。
明浪村上足门屯是村部所在地,共有30户人家141人。位于上足门屯的明浪村小学共有学生60名,再加20名学前班学生,都是寄宿生。
上足门屯有3个大水池,每年五六月雨水充分,大水池把雨水过滤后储存下来,供村民和学校一年饮用。现在,3个大水池中两个已经干涸。
明浪村支部书记莫正观说,剩下的一个水池存水只够十来天饮用。上足门屯现阶段不敢轻易动用这仅有的水量,村民以担水方式限量取水。
学生在校很少喝水。县乡政府两次送来各界人士捐赠的抗旱物资,学校发给每名学生平均两瓶矿泉水,一些学生一瓶水可以喝5天。
爱心推升希望
记者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文钱小学看到,学生们正在吃从家里带来的午餐。多数学生只有米饭、面条、黄豆,没见一个饭盒里有青菜。
六年级学生兰柳说:“我已4个月没吃到青菜。”
吃上蔬菜,成为这些学生的奢望。
2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部分企业向那坡县受灾学校和部分群众送去饮用矿泉水1.1万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职工捐资采购40吨蔬菜运送灾区……来自广西内外的爱心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向灾区学校送水送菜。
30日,本金1.2亿元的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南宁正式揭牌,当天宣布向旱区学校捐赠100万元,用于购买抗旱物资。
广西大学为那坡县各中小学校捐赠矿泉水,为城厢镇者庙小学和念甲小学建饮水工程捐款。
各方救助让灾区师生看到希望。
广西教育部门提出,在保障师生用水需求的同时确保旱区学校饮水安全,防止出现水源性疾病传播。现阶段,旱区学校没有出现因饮水不洁导致疾病的现象。(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