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能住在北京”
彭博,13岁,湖北孝感大悟县
彭博的父母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开早点铺,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里。6月底,13岁的大儿子彭博来北京后,只能打地铺了。现在,彭博每天早上4时起床干活,捏糖糕、扫地、刷碗……忙到早上10时。
“比在老家累多了。”暑假在老家,彭博可以8、9点起床,整天和小伙伴们钓鱼、玩耍。尽管如此,彭博对在北京过暑假还是充满期待,“能和爸爸妈妈弟弟在一起啊。”
兄弟俩一个在北京念书,一个在老家上学,跟其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父母一样,这是无奈之举。“北京的公立学校一般不接受中途转学的学生,民办学校的学费又比较贵,我们只能承担一个孩子的费用。”妈妈眼里满是歉疚。
细心的妈妈已经发现,长期分开让彭博与家人的感情出现了些微变化——爱挑弟弟的刺了,和父母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眼神里总流露出害怕和不安。“来北京半个多月了,他和爸爸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妈妈有点担心。
尽管每年夏天都在北京度过,可是彭博还没有见过天安门,“爸爸妈妈开店太忙,没有时间带我出去玩。”
生活在城市边缘,彭博几乎感受不到城市的气息,唯一让他觉得生活在北京的信号便是每天从村子上方呼啸而过的飞机。皮村离首都国际机场很近,每隔一会儿,一架飞机便会从头顶飞过。村民们早已习惯了飞机的轰鸣声,彭博心里却依然保存着一份新奇,他常常感叹:“真希望我能住在北京,那样每天都可以看到飞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