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痛批教材造假的“麻辣教师”做客南京,和江苏的教授作家展开辩论
《陈毅探母》和《爱迪生救妈妈》纯属虚构?去年10月份,由一个民间研究团体发起的教材批判让小学语文教材陷入“造假风波”。这个团体的负责人之一、被媒体称作“麻辣教师”的浙江绍兴稽山中学教师蔡朝阳日前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现在开讲》,与江苏的教授和作家辩论“小学语文教材是否允许虚构”。
反方
“麻辣教师”蔡朝阳:
虚构教材教出的孩子会很“变态”
在蔡朝阳看来,小学语文教材事实的缺失非常严重。他觉得可以讲不好故事,也可以不那么快乐,但捏造事实绝不可以原谅。“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蔡朝阳逐一和记者“数落”,一是杜撰名人故事,典型的是《陈毅探母》和《爱迪生救妈妈》。二是篡改经典原创,有的甚至丢失了原作的韵味。三是塑造病态的母爱。其中存在经典缺失、儿童视角缺失、快乐缺失和事实缺失四大问题。
蔡朝阳和他的民间团队针对语文教科书“鸡蛋里挑骨头”的“壮举”是从2009年的暑假开始的。他们在《读写月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孩子在吃错药》的文章,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了挑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晚上的太阳》一文是虚构的。此文的大意是:爱迪生刚满7岁时,就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使医生在自己家里为妈妈紧急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但是根据记载:爱迪生生于1847年,而阑尾炎手术最早的记载是1886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886年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时,爱迪生已经是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了。”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材是否应该虚构”的质疑声也随之四起。
“按照现在的教材教出来的小孩会很变态。”蔡朝阳在节目现场说出的观点再一次“一鸣惊人”。蔡朝阳认为,教科书作为一种工具,不能有虚构。“虚构的故事无法担负教材的教化功能。”
江苏儿童文学作家章红:
用虚构的故事教育孩子,难让人信服
蔡朝阳的观点得到了江苏儿童文学作家章红的给力支持。“我认为蔡老师‘鸡蛋里挑骨头’的实质是把教科书从神坛上拉下来,”章红说,教科书用虚构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们,无法让人信服。
章红认为,在鉴别中小学语文教材能否虚构之前应该区别文学作品中的“想象”与恶意“虚构”之间的关系。现场一位二年级的小观众的即兴发言更是振聋发聩,“我不喜欢虚构的故事,我觉得对真实的人物进行虚构是不对的。”
正方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吴翔:
良好效果的虚构没什么不对
而南京晓庄学院的吴翔教授立刻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大相径庭的观点。在吴翔看来,教材中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情节,更在于其阐述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那些或真或假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指引着人生努力的方向。课文的虚构无可厚非。“我认为,教材中良好效果的虚构应该继续保持。蔡老师大概是有些‘文化洁癖’吧。”
“教科书是否要当作历史书来读,”由吴翔教授“领衔”的“质疑团”抛出的问题显得更为理性。“蔡老师在质疑之前应该弄清楚国家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在节目现场的一位中学教师的观点显得更为“亲民”,“也许善意的谎言比丑陋的事实更能教好孩子。”
蔡朝阳和他的朋友还出了一本书《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出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用更好的方式来爱孩子,至于观点表达后会对引发怎样的讨论我没想象过。”蔡朝阳再一次向观众澄清了他的出书动机。“我从没想过对现有的教材取而代之,只是想用自己的努力给现有教材‘打个补丁’。”针对前不久网络上好评一片的《开明国语课本》,蔡朝阳认为是编者叶圣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整的教育理解让这本书成了老教材中的精品,“我们现在也能做出这样的教材。”
记者获悉,这位在学生眼里“麻辣又性感”的年轻语文老师是一个活跃的教育批评者。他曾经自嘲写道:“白天我是语文老师,满手粉笔灰,来吧同学们现在跟我念‘大江东去……’夜晚,我是斗室里不无忧伤的哈姆雷特。”
但不无“不无忧伤的哈姆雷特”却无力改变现有的事实。蔡朝阳的孩子今年五岁,马上将迈进小学的门槛面对现有的教科书。对此蔡朝阳觉得非常无奈,“我没有办法像郑渊洁一样自己给孩子撰写课本,所以还是会选择把孩子送到现在的普通小学去上学,”蔡朝阳说,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我还是会担心孩子长大知道真相后会问我,‘爸爸,你明知道教材这么差,为什么还要把我送进学校?’”(杨甜子 张琳)
相关报道:作家亲历女儿语文教育:把诸葛亮称作孔明也算错
相关报道:中小学教材屡受争议被指4大缺失 造假之声四起
相关报道:教科书热议不断引党报关注:应走出功利化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