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学老师为纠正一个课本错误 研究金融学七年
2011-02-16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不知对错的7年

  所以当年轻的政治老师张道旭提出疑问时,董丰均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严肃对待了。

  除了翻出自己当年的进修课本,这个在妻子眼里“一辈子爱抬杠,钻牛角尖”的人,还跑到市图书馆借出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在通读这些书籍之后,他写出一篇文章《纸币到底有哪些职能》,认为“教材应做适当修改”。文章后来发表在2004年第8期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他还收到了70元的稿费。

  回到课堂上,他手里的教科书并没有如他所愿“做适当修改”。他在论文里所思考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过。

  虽然已经认定课本有自相矛盾之处,但董丰均在给学生讲课时,还是紧扣课本,“即使错了也要按照课本来”。

  “没办法,娃子们要参加高考,要升学,而高考只认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则以课本为标准。”他感慨说。虽然深刻感受到,这种只背标准答案,不问问题的教学与考试,会禁锢创新精神和思想,但他无能为力。

  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自己发现有些地方讲不通,不主动去讲自己的疑问,但学生也很少提出问题。

  董丰均特地将2010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第12版收藏起来。因为上面刊有原国家总督学柳斌的文章《当前教育最缺“问”》。文章写道:“我们现在教育模式最大的弊,不是在学‘问’,而是在学‘答’。”董丰均特地将文中类似的语句,用红笔划了出来。这一弊端,他感受颇深。

  自己的文章在2004年发表后,董丰均把文章寄给了敢于提问的张道旭,算是老师给学生一个“负责任的回答”。

  在思考怎样回答张道旭的过程中,董丰均对货币有了更多的思考。2005年,他写成一篇论文《试析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的不可行性》,拿到一家期刊发表。由于驳斥的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观点,编辑疑虑重重地问他,“会不会闹笑话?”董丰均告诉对方,“绝对不会,你要相信我。”这篇论文最终发表了。

  一年后,他又写出论文《对当代货币的理论阐释》,针对马克思提出的“货币天然是金银”一说,他提出“货币天然是信用”。

  因为这篇论文,董丰均在2006年12月收到一所重点大学学报编辑部的用稿通知。通知说,他的“大作”将会刊载在该刊2007年上半年的“专辑”里,但他需要在收到通知的7天内,交纳版面资助费800元。

  得知自己的论文可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董丰均喜出望外,随即寄出800元。论文如期刊载在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专辑上,这一度让他认为自己“解决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然而这种快乐在当年暑假就匆匆消失。一位校友回校看望老师,董丰均跟她聊起了当下的社会现象,感到痛心疾首。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话题转到学术腐败上。校友提及,一些学术刊物为了挣钱,常常以出增刊和专辑的形式收取版面费。尤其是“专辑”,印刷后一般只寄给文章作者,而里面的文章,很多在期刊文献的数据库里根本检索不到。

  听到这些话时,董丰均想到了自己的文章,虽然尽量不动声色,脸上却是一阵又一阵的滚烫。

  回到办公室,他迅速在网上检索,结果真如对方所说。

  “我被愚弄了!”董丰均至今仍难以掩饰当时的惊诧与愤怒。

  他随即致信该刊编辑部,愿意再出800元钱,要求将论文发表在正刊上。编辑部未予理睬。他再次致函询问,编辑部终于回信说,“董先生在信中所阐述的文章的学术价值,至少本刊相关编辑对此并不认同”,故只能发在注有“专辑”字样的增刊里,“只是普遍地,专辑的订阅量很少”。

  “不认同学术价值,但只要给钱就发表,这难道不是惟利是图、不负责任并且学术良心泯灭吗?”董丰均愤怒地说道。

  他找到自己在武汉当律师的学生,试图跟编辑部打官司。但学生告诉他,“这种事儿太多,打官司没什么意思”。董丰均只好作罢。

  就这篇文章,他还曾在朋友的介绍下,与一位经济学教授取得过联系。

  打通电话后,教授上来就问:“你是不是想发表文章提职称?”

  董丰均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告诉对方,自己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关心的不是职称,而是自己对政治教材的一些想法。教授听完后,告诉他:“这个问题理论价值不大。”

  另一位经济学教授,在某知名大学主办的期刊里担任编辑,是郧阳中学校友。董丰均给他寄去论文后,打电话告之自己的这篇论文“是要纠正政治教材的错误”。

  电话那端,教授略有迟疑:“教材,教材?……”董丰均顿时领会到,中学教材里的错误,在教授们看来实在是个小问题。

  但在董丰均看来,这不可接受。以他的经历,他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中学师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

  “理论界有争议的东西,我们教学中得按教材上讲的处理。教学是为了参加高考,高考得靠正确答案得分。”张道旭说得更直白。

  这个当年勇于提问的政治老师坦言,大部分政治老师都是教书匠,对很多问题都没有思考,或者认为没有思考的必要,不会像董校长那样去思考。他介绍说,跟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不同,即便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教得好的政治老师也很少。有影响的中学政治老师,大都是编高考复习资料,或者是研究高考命题的老师。

  这一点也得到郧阳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丁仕国的认同。“政治老师确实没有特别有声望的。”他说。

  丁仕国介绍,稍微有点名气的政治老师大都热衷于编资料、搞讲座,没人像董丰均这样跟政治教材较真。

  2008年,董丰均发现已经使用了3年的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上,有两处表述错误,一处是“纳税人”的定义里掉了一个关键的字,另一处则是将定期储蓄的存期种类搞错了。

  发现这些错误后,董丰均及时写了一篇小文章,刊登在当地的一家刊物上。他坚持认为,“教材是最权威的知识载体,不能容许出现可以避免的错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金融学frm是什么意思?金融行业一定要学FRM吗?
· MOOC+ 课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
· 教师言论为何屡遭媒体舆论“棒喝”
· 江苏银行-南京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工作站揭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