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云南实行中考改革:“吃螃蟹”需闯“三重门”
2011-05-1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教育厅长说,云南中考改革是对初中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我们不是见别人所未见,而是行他人所未行”。

  中学校长说,最关键的是尽快出台具体的考试政策,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怎么算分?现在还只能像对待传统中考一样对待“学业水平测试”。

  初二学生说,想“前两年先玩、初三再冲刺”不行了,不过怎样考高中,还是很迷惘。

  教育专家说,能否处理好全面引导教学和学生减负、模糊评价和精确录取、良好评价理念和实践操作困难这“三对矛盾”,关乎云南中考改革的成败。

  2009年11月,云南省教育厅宣布,从2010年起取消全省统一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由各州、市自行命题制卷;2012年,云南省中考将由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取而代之。改革开启,争议和探索随之而来。

  倒逼教改

  一张试卷变综合评价

  “我们搞了两年的学生减负,实话实说,收效不显著”,在宽大而素朴的厅长办公室里,罗崇敏日前向记者谈起云南中考改革初衷。这位以改革派著称的云南省教育厅厅长认为:“云南中考改革就是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最核心的是考试制度,这样才能通过评价的‘尾巴’倒逼整个教育过程。”

  云南中考改革彻底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三个方面谋求突破。

  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评价学生的成绩由简单的分数转变为“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在初中阶段的13门课程都将被列入,成绩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且每科成绩都与升学挂钩。

  云南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均合格,才能授予九年义务教育证书。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包括两部分,即基本素质评价和个性发展评价,为了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学校要将评价结果在校园内公示一周,并允许异议者“申诉”。

  从2012年高中招生开始,逐步建立择优统招、定向招生、推荐保送、特长生录取等多元化的录取机制,不断扩大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自主权。

  与其他地方的中考改革探索不同,云南省是全省统一推进,罗厅长对此的解释是——“以州市为单位,改革不会彻底”。

  2009年,云南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七成初中毕业生可以走进普通高中或职高,而10年后,这个比例将达九成。罗崇敏认为,高中教育日益普及,中考改革也就提上日程。“可以回忆一下,以前小学升初中也要考一次”,他说:“后来还不是取消了?”

  其实,高考的指挥棒和优质高中的有限,早已把升学竞争的压力传导至中考。一位老师不无偏激地对记者说:“有创造力的好苗子中考或许就出局了,还能出什么大师?”“一考定高中,貌似客观公平,实则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公平”——鉴于这种认识,罗崇敏设计并推动着云南中考改革,他要挽回“教育价值的流失和目标的扭曲”。

  对于云南中考改革,公众和媒体莫衷一是,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有网友一语中的:中考改革势在必行,却又寸步难行。

  罗崇敏对此回答:“地方也要承担起教育改革的责任。”他进而解释:不是不要中考,而是要把一次性考试变成过程考试;把选拔性考试变成测试性的考试;把一张试卷定取舍变成综合素质评价;把重点科目评价扩展为全科目评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考改革是个大事
· 教育部:中考改革将列为各地明年工作重点
· 中考考试科目变“自助餐” 保证不“挑食”又能吃好
· 教育部发布"中考改革" 体育能成为"第四门主科"吗
· 全国中考必考 学校体育“拐点”来了
· 中考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
· 中考改革方案:大幅减少加分项 综合素质评价唱主角
· 中考改革方案全扫描:破除唯分数论 削减加分项目
· 教育部: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
· 中考改革:直面问题与挑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