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神”“捣蛋鬼”令人心忧 儿童专注力缺失应受关注
近年来,不少学龄儿童父母发现,孩子课堂上陷入被专家称作“专注力缺失”的状态,成为“小游神”“捣蛋鬼”,导致学习退步、性格不良等后果。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专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受教育质量、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加强关注,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升。
记者了解发现,在一些学校,老师台上认真讲课,台下学生玩耍,有的忘我私聊、前后位玩铅笔甚至打闹,有的钻桌底、蒙窗帘、挖鼻孔、掏嘴巴,有的削铅笔、扎橡皮或用尺子“拉大锯”,还有的甚至趁老师不注意搬走小黑板,等等,玩的五花八门,忙得不亦乐乎。
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云昌2003年起就开始研究儿童专注力,感触更深。“这些状态属于儿童专注力缺失,而且绝不是个别现象。”他说,还有不少学校里,台上老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却走神、发呆,有的干脆睡觉。“自控能力还不强的小学生经常是‘身乱动神亦远’,中学生则‘身未动心已远’。”
随着儿童专注力被更多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由马丽霞、曹云昌等专家领衔的课题组10年来联合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行为学、神经学等领域专家,对专注力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从2011年开始,课题组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学校开展了课题实验研究。
“儿童专注力缺失比较常见。”马丽霞说。课题组曾对3036名学生的课堂专注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注持续的时间达到40分钟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仅为0.4%,30至39分钟者占9.7%,20至29分钟者37.6%,10至19分钟者占38.4%,1至9分钟者占12.3%,0至1分钟者占1.6%。
课题组对2560名家长进行学生在家专注力状况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专注力状况“不满意”者占84.5%;发现孩子在家学习不专心,经常走神、做小动作的占92.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张梅玲说,专注力是大脑活动集中于某项特定事物上的能力。一般而言,儿童越专注,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接纳知识的门户就关闭了。
专家研究发现,儿童专注力缺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比如,对学生来说,专注力缺失的学生容易导致学习困难、成绩差。如果再遭老师忽视、同学蔑视、家长打骂,他们容易失去自尊和自信,对学习感觉不到快乐,甚至感到痛苦,出现厌学、逃学或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最终影响孩子成长。而对家长来说,孩子专注力不够高,学习跟不上,也容易着急“上火”。
“一个孩子背后是整个家庭,一代儿童背后是整个国家。培养儿童专注力是时代使命。”马丽霞说。
部分专家认为,提升儿童专注力,总的来说需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学生专注力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此外,记者了解发现,国内外一些专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些提升儿童专注力的训练方法。通过实施这些训练,比如通过各种系统、有趣的专注力游戏,不断刺激孩子各种感官,强化其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