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成都10岁的男童被老师罚写千字检讨,留言“老师我做不到”后跳下30层高楼;北京12岁的少年被老师罚站3小时后也纵身结束了短暂的人间旅程,这样的结果让人痛彻心扉。
如此选择,让很多老师、家长心里一“咯噔”:以后还能惩罚孩子吗?如何“惩”,才能“戒而不伤”?
仅有鼓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严格,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色彩。而近年来,惩戒之声日趋式微。
“我们基本没有惩罚措施,都是以鼓励为主。”在北京当了两年语文老师的高超说:“年轻老师已经和上一辈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了。即使孩子非常调皮,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是鼓励性质的,比如私下与孩子形成小约定,坚持完成一周作业,就满足他一个小愿望。下次课堂上他再不听话的时候,你就说,不记得我们的约定了吗?他就会因为自己和老师之间特有的秘密而感到满足,就听话了。”这种鼓励式的教育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似乎成了当下教育的主流。
但,仅有鼓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一直走在荣誉光环中的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除了惋惜逝去的生命,不少网友对当下孩子脆弱的承受能力表示痛心。
在教育一线工作30余年的江西省新余市第三小学的黄老师认为,不能将发生悲剧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一线老师的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可以用心力交瘁来形容。”“我们这里小学每个班都有快70个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就算嗓子喊破也不听你的,所以惩罚作为比较简单而且大多数时候都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
与此相对的,如今孩子在家受到的宠溺也是有目共睹的。黄老师认为,家长的宠溺和学校的严格要求之间形成反差,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承受能力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