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边玉芳: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2015-06-0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我们这样做,恰恰就是不会爱孩子。 

边玉芳: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恰恰成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爱孩子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作为父母,该如何“正确”地爱孩子呢?该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呢?

  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才可爱?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个答案:什么样的孩子都可爱,父母都要爱!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自信、乐观。

  此处的无条件接纳是指,父母对孩子传达的爱、关注、支持和激励,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的。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方式却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附加条件的,如很多父母常常把“只有”“只要”“如果”等句式挂在嘴边,说“你只要听话,爸爸妈妈就爱你”……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带有条件的,只有条件满足才会爱他。

  爱孩子,不等于接纳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对“人”和“行为”做出区分。爱孩子,不等于无条件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接纳的是孩子这个“人”,而非孩子的这些“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一定要明确:不要指责孩子个人或个性,而是指责不恰当的行为。也就是说,不是孩子坏或笨,而是行为不恰当,做到“就事论事”。

  孩子两岁以后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行为:对人不礼貌,大喊大叫,故意损坏物品,打其他小朋友……家长要旗帜鲜明地告诉孩子,这些行为是不对的,甚至可以在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给予惩罚,但在惩罚时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惩罚你是因为你的某一个具体行为不恰当。

  爱孩子,是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我们这样做,恰恰就是不会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米切尔在一所幼儿园选出50名4岁左右的儿童,将他们带到一间空房子里并告诉他们,他会给每人一粒糖,然后出去一下,如果他回来时,有人没吃掉这粒糖,就会再获得一粒。结果,只有1/3的小朋友坚持没有吃这粒糖。这个实验一直跟踪到孩子们长大,后来发现,延迟吃糖的孩子的数学和语文成绩要比其他孩子高出20分,而且自立能力、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也均明显强于其他孩子。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很重要。延迟满足能力指的是人们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间表现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孩子一有需要就马上满足,尤其对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更不能轻易满足。

  爱孩子是一种能力,我们要爱子有道,爱子有度。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才是真正爱孩子。(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边玉芳专家做主题发言
· 家庭教育指什么,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 中国教科院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
· 中国家庭教育2016年度关键词
· 新家庭教育宣言
· 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写作业
· 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三大变化
· 家庭教育不能“去中国化”
· 家庭教育成中国父母最大短板
· 家庭教育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