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字如其人”,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和电脑的普及,这种传统观念在中小学生心目中正在逐渐改变。孩子的字越写越难看,成为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共识。特别是在今天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不少人认为花费时间练字费时费力,使用电脑的时间远远多于执笔写字,“提笔忘字”已经是很多人书写汉字时的常态。然而,随着2013年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2014年纳入中高考要求,步入开学季,中小学校园里的书法课堂也越发显得蓬勃起来。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提到,小学低年级初步认识常用汉字,感受汉字美;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高中阶段,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想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得从小练起。学校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笔者了解,大部分小学一二年级都设有书法课,辅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三到六年级后,有些学校弹性地将书法教育与语文课、美术课进行融合,或将其列入校本课程的选修范围,供学生们自主选择,书法教育贯穿了学生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社会上开展的各类书法比赛或作业评比也为汉字书写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在小学时培养起来的对书法的兴趣往往延续到中学、大学,不少高校都有学生自发成立的书法社团。
小学作为孩子最早接触汉字系统教育的地方,在一二年级设立书法课程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入校,虽然孩子们在学前教育时已经有写字方面的训练,但他们的握笔姿势、坐姿、间架结构等方面掌握得远远不够,再加上一二年级庞大的识字量、读写要求,如果只是在课堂上普及书法的话,孩子的压力会特别大,所以学校都会把书法课单列出来,缓解孩子的课堂压力,让他们把根基打好。”河南省郑州市郑上路小学副校长宋文君表示,书写非一日之功,所以除了要帮孩子们打一个好的基础,将书法的课堂教育与语文、美术、作业等融合在一起,多方位培育书写习惯也很重要。
宋文君认为,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无纸办公,但汉字这种美妙的文字不应该被丢掉。书法是应该被重视的,除了汉字本身的美,它也是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获取知识、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
在张飙看来,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书法的机会减少,更促进了书法作为一门纯艺术的可能。“书法的实用功能减少,这使得书法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的可能性增强。”张飙认为。
“书法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我们应把它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书法纳入中高考要求是非常好的,不仅促进了中华书法文化的发展,同时对中小学生学习书法艺术起到了督促作用。孩子学习书法不仅能把字体练好,还能修身养性。”家长王女士也非常支持孩子在校学习书法课程。
当书法进入校园后,如何有效保证书法教育的开展,仍是目前各个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书法进入中小学校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这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保障?如果孩子在书法打基础的时候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对今后的书写反而不利。”有书法界人士表示,如果把书法纳入考试要求,对书法的普及会有所帮助,但也要警惕为学分而书写的另一种极端。书法真正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从小接触、学习的艺术,还需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