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承办普通校、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对口直升校……1月12日,海淀区教委公布了近期辖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仅通过合并、承办的20余所学校,便可新增优质学位万余个。未来五年,海淀区优质学位将达到75%。
名校承办普通中小学
按照调整方案,海淀区两所普通小学——肖家河小学和亮甲店小学将分别由北大附小和人大附小两所名校承办。普通中学——永定路中学将并入育英学校,更名为育英学校航天校区。
为优化教育布局,海淀区将北部地区的小学全部设置为独立法人单位,实施财务独立核算,部分学校进行调整。例如温泉中心小学更名为海淀区和平小学;东埠头小学并入和平小学;白家疃小学并入翠微小学;苏家坨三四村小学并入苏家坨中心小学;周家巷小学并入北安河中心小学;红星小学并入台头小学;宏丰小学并入永丰中心小学;东马坊小学并入上庄中心小学;冷泉小学、唐家岭小学并入红英小学;白水洼小学和前章村小学合并为海淀区翠湖小学;大牛坊小学和西玉河小学合并为海淀区科技园小学。
此前,海淀区已将红山小学并入中关村三小;将北洼路小学并入海淀区实验小学;将陶行知中学并入交大附中;由交大附中承办105中学;由八一学校承办六十七中学;由北大附中承办北医附中……据统计,近一年来,海淀区共合并、承办20余所学校,新增一万余个优质学位。新建设一○一中学温泉校区、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红英小学六里屯校区以及民族幼儿园等两所幼儿园,新增学位近7000个。
上普小也能直升名初中
据透露,海淀区新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除首师大附属玉泉学校外,丰联小学并入清华附中永丰学校,该校成为九年一贯学校。
此外,海淀区还新增加了8对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机制学校,普通小学学生升入优质初中的机会大增。8对对口直升学校包括民族小学和交大附中、双榆树一小和中关村中学、培英小学和育英中学、八里庄小学和首师大附中、和平小学和一○一中学温泉校区、北医附小和北医附中、万泉小学和理工附中、九一小学和北医附中。
缺中学学区将建新校
去年2月以来,海淀区全面启动学区制改革。依据与街镇行政区划界限重合等原则,海淀区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划分为17个学区,对应29个街镇。
17个学区分别是:羊坊店学区、万寿路学区、永定路学区、紫竹院学区、八里庄学区、四季青学区、北太平庄学区、花园路学区、海淀学区、中关村学区、青龙桥学区、上地学区、学院路学区、清河学区、西三旗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和温泉苏家坨学区。
记者发现,各学区小学数量相对均衡,小学毕业生年平均为1500人左右;中学数量各学区有一定差距。比如,紫竹院学区中学共有7所,包括北外附中、理工附中、民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海淀实验中学等。而永定路学区的中学却只有两所,分别为永定路中学、首师大附中一分校。
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学区划分尽可能照顾到各学区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但由于历史原因,数量上确实还存在不均衡现象,未来会逐步采取措施予以完善。比如,在永定路学区、西三旗学区等中学较少的学区,将按照规划,采取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新建中学。
“小升初”派位保持基本稳定
海淀区学区制改革后,该区小学入学和“小升初”暂不会受到影响。
据介绍,新划分的学区不是初中入学的派位区域。海淀区原来有12个小学学区,有29个初中入学派位区域;改革后,海淀区有17个学区,初中入学派位区域仍然是29个,学区划分范围和初中入学派位区域不重合。今后,海淀区的初中入学派位区域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在小学入学方面,海淀区各个小学的划片范围基本保持不变。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几年,海淀区各中学的“小升初”派位区域将保持基本稳定。除大派位外,该区“小升初”还有多条符合政策的升学渠道可以不受学区限制,比如特长生招生、初中寄宿制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招生等。
相关新闻
教师职称评定“区内职评”
针对中高考改革以及不同学段教学可能面临的部分学科师资短缺问题,今年,海淀区教委将打破编制束缚和人事管理瓶颈,成立“人才储备库”,采取“区内职评”的方式激发教师活力。
海淀区现有区级骨干教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4079名,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9.7%;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366名,占全市总数的15%;在职特级教师164名,占全市总数的23%。
据介绍,近五年来,海淀区招聘的新教师中50%左右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虽然学历高,但按照相关要求只能按部就班地评职称。为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入职,给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会,海淀区教委决定启用“区内职评”制度,即教师可不受工作年限制约,达到一定水平便可参加职称评定,其结果将在海淀区内得到承认。
今年,海淀区将拿出2000万元专项经费,聘请100名左右的无编制教师,纳入“人才储备库”,成为“区管校用”人才。这些新聘教师可能是特级教师,可能是足球教练,也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五险一金”,却不占用现有编制。
目前,海淀区教委已成立保健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今后,中小学校医和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将由这两个中心直接派给学校,不占用教师编制,各校节省出的编制将用于招收紧缺学科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