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他们与父母天各一方。荆楚大地广袤乡村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详实准确的数据一直缺乏,也让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帮助难以精准有效。8月22日,省民政厅首次发布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摸底和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73.9056万人,其中黄冈市14.7425万人、荆州市11.2746万人、恩施州8.3336万人。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摸底情况来看,留守儿童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全省0至5岁的留守儿童总数25.8412万人,6至13岁的留守儿童41.5870万人。93.8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1.114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评估较差的占8.09%。这些年幼的孩子在最需要亲人关爱的时候,被迫与父母分隔,反映出我省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的紧迫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但从摸底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中就学人数(幼儿园至中职)占85.44%。因为疾病等原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867人,因为残疾等原因不在学的3617人。孝感不在学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占全省总数39.42%。
残疾和患病的留守儿童急需社会关爱和保护。摸底数据显示,全省残疾和患病(重特大病和严重精神疾病)留守儿童人数分别为6211人和3322人,占总人数1.29%。
据悉,去年5月,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这是我省首次全面大规模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省民政厅在摸底排查基础上,赴孝感、襄阳、荆州、荆门等地开展大规模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形成了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安全隐患突出 成长的烦恼无处诉说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呵护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缺失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遭遇哪些危险与困惑?政府、社会如何正确关爱保护他们?8月上旬,记者随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深入孝感、襄阳、荆州等地,走村入户,调研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生存状况、情感诉求及关爱保护情况。
三大安全隐患突出
全省超过90%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1.114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护状态。由于监护人身体、能力、责任意识及其他原因,无法有效履行监护责任,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风险较大。尤其是暑期,交通、溺水和用电(火)三大安全隐患突出。
省民政厅调研组分析,安全隐患首先来自农村环境本身,如水塘、沟壑、农药、农机具、裸露的电线、废弃的井池等对留守儿童构成潜在安全威胁;其次,来自留守儿童本身安全意识淡薄,监护人年龄偏大、监护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如留守儿童夏季纳凉玩水容易带来安全事故。
由于缺少足够监护,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还成为犯罪分子攻击对象,特别是一些留守女童,容易受到性侵。
对此,去年12月,省民政厅、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通过公安部门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教育、训诫,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督促家长选择监护能力较强的亲属朋友担任委托监护人,指导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等,强化家庭监护职责。目前,全省公安系统共依法训诫未履行监护责任父母1.9万人次。
成长的烦恼向谁诉说
“我两岁时,妈妈就去世了。从我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爸爸就外出打工。我的记忆中只有爷爷奶奶,父爱母爱的缺失、家庭的贫困,让我变得小心翼翼,异常敏感。”这是宜都市一名农村留守儿童写在日记本上的话。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调研情况来看,亲情缺失,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烦恼不知向谁诉说。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封闭,不愿对外沟通交流,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有些存在自卑心理,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出现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还容易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心理特质和行为表现,如厌学、逃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等。松滋市相关部门调查显示,64%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课后无人辅导,75%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中等偏下,有的孩子认为读书没用,不如赚点钱实在。
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畈雄小学教师高凤竹介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缺乏监管,孩子贪玩,这些对他们的教育成长极为不利。
留守儿童身份标签化导致他们情绪波动大。调研中发现,目前社会过于突出留守儿童身份,将农村留守儿童标签化,有的甚至将其等同于问题儿童,极易让这些孩子在同龄人中被边缘化。
云梦县伍洛镇中学校长陈金德介绍,留守儿童自身对于身份标签非常敏感,背负留守儿童之名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心理。社会各界应尽可能淡化留守儿童身份,避免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琛徽认为,儿童最需要父母陪伴。由于在成长关键期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生活上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和品行方面极易出现问题和偏差,并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