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一周的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研讨会暨“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课题研讨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透露,正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今年8月公布,但“九年义务教育是否改12年”仍是未知数。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去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就曾在政协小组审议间隙告诉记者,“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实现13年义务教育,正在作为一个政策进行研究。但正如赵副部长所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教育部部长周济随即表示,当前还是要把精力主要放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上。“不能超过中国发展的阶段,估计过高。”
对于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来说,考虑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却是有必要的——观察国外基础教育,不少国家已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义务教育)或者13年义务教育(包含1年学年教育)。目前国内教育的现实,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尚未真正普及、一些地方存在初中辍学情况、不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合格率高、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等等,还不允许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但不表明10年后、15年后,不把12年(或者13年)义务教育作为目标。
可以说,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发展基础教育的必然方向。但是,要实现12年(或13年)义务教育,必须有教育投入与教育改革为保障,否则,义务教育就会成为“口头义务”,不是成为受教育者的福音,而是新的负担。
众所周知,我国从2008年9月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全免义务教育学杂费起,义务教育才真正具有“义务”的雏形,此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要缴纳学杂费的。但即便免缴学杂费之后,受教育者接受义务教育的负担依旧沉重,一些地方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名目繁多。由此推想,如果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但政府教育投入不增加,或增加不到位,那与现实何异?因此,应该在加强对九年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合格率,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上,逐步推进12年义务教育,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另外,无论是向下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是向上将三年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学习年限的增长,应该与受教育者的能力与素质提高成正比,应该有同步增长的教育回报。但从现有教育体制中,难以看到学习年限增长与能力、素质提高的对应关系。不少幼儿园,成为小学预备班;在不少高中,前一年半或两年即上完高中课程,最后一年成为全面复习迎考年。这样的教育体制不变,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极有可能使学前教育进一步应试化,不是注重行为规范、生活习惯教育,而是追求“赢在起点”开展学科教育;而将三年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如果不注意职高和普高的协调发展,仍旧追求高考升学率,则并不利于劳动者素质和结构的优化,造成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失衡。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每个单独的“教育举措”,不论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还是眼下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都与整个教育投入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制订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要纠缠在若干教育举措中,而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投入问题、体制问题。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也应该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一方向努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