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难,做父母更难。"做了父母,才知父母难。伴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父母的心理压力也一天天沉重,这一天天沉重的心也一天天转嫁到孩子稚嫩的心上……
1.为什么有心栽花花不开?
天下父母,哪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古今皆然,中外皆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教育。今天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以从小就接触艺术的殿堂,学钢琴、学画画、练书法、读文学名著、背古诗词,智力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并不顾及孩子的兴趣与身心发育特点,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期望着孩子日后能当这个家,那个家,逼迫孩子学这学那,否则,不准玩,不准看电视,不准……拳拳之心,何其良苦!但结果怎样呢?
小张年轻时一心想当一名作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理想化为了泡影,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到了刚上小学的独生儿子身上,每天尽心尽责地抓儿子的早期教育,天天规定时间背古诗读音话,讲故事,并给儿子购买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和录音带。事与愿违,儿子一开始对文学似乎有些兴趣,后来在他的强迫督促下,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于是开始欺骗爸爸,学学古诗词;一旦他走开,儿子就钻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玩他的遥控车玩具去了。小张又气恼又悲哀,一腔热情付之东流,他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如此不争气,落得个有心栽花花不开呢?
小张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俗话说得好:"子不学,父之过。"小张并不清楚儿子的智力素质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对什么感兴趣,只是随心所俗地把自己人生的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按自己的爱好兴趣来塑造孩子,"盲人骑瞎马",早早地给孩子定了向,结果适得其反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如此说来是不是早期教育可以放弃对孩子某项专长的培养了呢?当然不是。应该说,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社会向他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物质、文化、娱乐、教育设施和服务,父母祖辈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更由于信息时代造成的无所不在的"潜文化渗透",他们普遍地见多识广,聪明伶俐,智力水平、运动素质、审美情趣、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普遍地高于父辈们同龄时期的水平。因此,在他们承受力许可的前提下,家长选择一至两门艺术或功课给他们"加餐",让其学有专长,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早期教育是打基础的关键期,应该加以提倡。问题就在于家长是不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特点出发,因势利导地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呢?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在您的孩子尚小,您并未弄清他的真正爱好与兴趣之前,不妨给予孩子丰富的刺激,从多个方面观察一下,然后再定向培养也不晚。
2."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他叫张海峰,来自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都是勤劳朴实、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从未在学习上帮过他。他从小没有进过幼儿园,没有看过《看图说话》、《童话精选》,没有启智玩具,却以620分的优异成绩,摘走了省95年文科高考的桂冠,跨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门槛。在谈起他的成长之路时,张海峰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美好的童年生活:
我感谢小的时候父母没有逼迫我去认字数数,没有限制我玩的地方,没有干涉我与伙伴的交往,而是给我自由探索的空间,使我的记忆里永远留下了无际的田野,敞开大门的农舍清澈的小河,茂密的树林,蛙乌的呜叫、与小伙伴无忧无虑的玩耍的情形和参加田间劳动的艰辛与欢乐……
质朴的乡村生活,宽松的活动环境,与大自然的融融怡怡,给了他活泼开朗的性格,机灵敏捷的头脑。父母并未刻意地去教育孩子,没有施加什么压力,也并没有给他多么优越的学习条件,顺其自然,培养出了聪明有志的孩子,这与生活中某些家长对孩子的过份干涉与爱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看:
同样是农民家庭,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为了他考大学,父母省吃俭用每月给他500元生活费,又买收录机让他学英语用,假期回家父母一切农活都不让儿子干,闭门不出复习功课,结果他精神负担过重,患了神经衰弱症,没能叩开大学的校门。
某初三学生说:"我有优越的学习环境,有自己的房间,各种参考书,甚至高级的华侨式阅读书架。只看我一坐到写字台前,爸妈就关电视送客人,说话声放得低低的,家务事也不让我插手。他们哪知道我心里的包袱有多重,总怕考不好,对不起父母,一拿到卷手就哆嗦不停……"。
还有多少父母从小学起就陪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辅导班,找家庭教师,风雨无阻;陪着孩子学习至深夜的等等,无须再列举。
当我们在肯定现在的孩子优越的生长环境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现在的孩子的负担也太重了,活得太压抑:越来越重的书包,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有多少时间真正属于他们自己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呢?学习固然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但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智力的高低并不能仅从学习一个方面来衡量,也体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况且,即使是大人,也不可能一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也需要其他事情来调节,更何况他们还是孩子。
心理与教育的研究证明:90%以上高智商的孩子是在宽松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父母总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游戏、阅读或有趣的玩耍上,使孩子从不感到学习的压力,而是向往读书的乐趣,在愉快的情境中学有长进。前面提到的高考状元张海峰,父母给他的只是一个广阔的自由活动的天地,而使得他从中受益无穷,这正应了西方国家的一句话:"儿童时代,玩耍就是学习。"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一不抓紧时间不督促,成绩马上就下降,不管不成器",可是请别忘了,时间与效率并不成正比,学习的关键在于方法对头。如果家长没有使孩子从内心对学习产生兴趣,没能帮他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是一味地采取"时间持久战"政策,只可能是事半功倍。
年轻的父母,应该多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方面的知识,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还他们一个活泼美好的童年吧。
3.莫做考试分数的"势利眼""笨蛋!就考这几分?真给我丢人!""下次考试必须在90分以上,否则……""如果下次考第一,妈妈奖你……"对于此类的家庭教育,我们并不陌生,奇怪。孩子上学了,学习便成了他们生活的童心,考试成绩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希望成绩优异,早成良才,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凡事都有个"度"的问 ,"物极必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目标,过分苛刻的要求,结果只能是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家长一味地追求高分,考好了便夸是"有出息的好孩子",考砸了便骂"没出息的笨蛋",使得孩子为了高分,每次忧心忡忡,坐立不安,健康活泼的本性不见了。
白帆自进入初中后,成绩开始下降,爸爸妈妈大加训斥:"真没出版,让我在单位抬不起头来!""你看人家××,总是前三名,你真给我丢脸!"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也当着孩子的面对客人说:"这孩子就知道玩,笨,没出版?!*无数次的训斥、辱骂,白帆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失去了信心,成绩更是直线下降。初二时,她从原来的中游降到了下游,爸爸在家长会后,气极败坏地痛打了她一顿,并威胁道:"下次进不了前五名,甭进这个家门!"白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依然达不到爸爸的目标,她不敢回家,茫无目的地走到了?嫡荆?焐*了一列即将开动的火车……
这个教女失败的悲剧由于父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成,这杯苦酒自然要由他们来喝。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成绩不好,自尊心本已受挫,自卑感由此而生。这时再施加压力,只能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情感上就有了消极的表现:对分数厌倦、烦恼,甚至对学习产生憎恨,而消极的情感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极易疲劳,产生抑制。以后,一提到考试,孩子就会紧张,高级神经活动就会产?生紊乱、经常处于"负诱导"状态中,学习积极性就很小,导致以后的成绩更差。父母片面地重视学习成绩,极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儿"。
其实,分数不等于智力。分数的高低与儿童创造力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数高年不表明日后创造力就高,分数低也不能断定他今后一定没有较高的创造力。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大器晚成"的例子,他们小时候甚至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不很出众,甚至是很差,如李时珍曾三次落榜而改学医,爱迪生曾被老师认为是笨得无法教的孩子而退学,但他们后来都成了闻名于世的伟人。
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有正确的态度。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不要沾沾自喜,过分夸耀以滋长他的骄傲情绪;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也不必大动肝火,辱骂殴打。首先应该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缺乏动力?方法不对头?还是其他客观原因?如果是动力不足,则帮助孩子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如果是方法不好,则努力和孩子认真情为分析寻找有效之路;如果是客观原因如题难,则鼓励孩子振作精神,下次努力考好。其次,对孩子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惩罚,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孩?子需要成就感,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成绩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越比越自卑,越比越泄气,应该拿他自己的昨天和今天相比,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起追求更高成绩的动机和欲望。最后还应注意的是给孩子确立的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能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也不能给他们制定尽了最大努力也达不到的目标,"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父母们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下,发出无奈的悲叹。父母的苦衷难于言表。哪位父母都怕孩子苦,可是许多父母又在逼孩子苦。看到孩子苦,家长也心疼。孩子的泪水淌在脸上,父母的泪水浸在新里。对现在的各种"减负"举措,父母们内心都非常赞同,可是一想到高考的半分之差,就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又使许多家长"想起来就肝颤"。为了能跨入大学门槛,父母们逼孩子玩命复习考个好高中;为了能进入高中之门,父母们逼孩子拼命学习考个好初中;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初中,父母们逼孩子从小努力学习;……父母将自己沉重的心无情又无奈的压在了孩子的身心上。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不彻底改变,"怕孩子苦,逼孩子苦"的围城现象就不会消失。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要注重质量,以提高孩子的能力素质为主导,全面地培养孩子的各种智力因子,使孩子自由自在地在知识学海中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