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月20日讯(记者 翟帆 沈祖芸)“若不是获奖后,高考时能保送和加分,家长和学校都不可能支持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位指导教师面对记者无奈地表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的中学生科技活动,在高考的重压下,继音体美、奥数后,也演变成为一种升学的手段。
这位曾带领学生在国际机器人奥赛上获得大奖的指导教师进一步指出,据他了解,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尖子生”,“‘尖子生’凭文化课就能考上好大学,谁还会浪费时间去参加这些活动?”这位教师所指导的三名学生,虽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学习成绩却平平,“他们顶多是个三本的底子,但现在可以保送上重点大学了,家长、学校都高兴。”
这位指导教师所在的中学是一所省内名校,虽然学校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并为此配备了十多名科技教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位教师讲,学校开设了通用技术课,初中阶段还能够保证,到了高中阶段,就经常被别的课程所挤占。至于课外科技活动,虽然学生们都很喜欢参与,但却难过家长这一关,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阻挠得越厉害。
“其实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这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中,有一名学生因为迷恋上网,学习成绩曾列全班倒数第一。该教师发现他在电脑方面有潜力,适时加以引导,吸收他加入了课外科技小组,结果,这名学生不仅在国际上获了奖,而且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