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南开28名博士生将拿不到学位
今年南开大学有28名博士因为没能达到毕业要求,而只能拿到结业证书。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9年,其中有全日制博士生,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居多。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说,学校这么做,是为了保证博士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
据统计,南开现有延期博士生469名,每年约有半数博士生不能按时毕业,学校也曾对此现象作出规定,允许7年以上的博士生再次延期1年,而此次结业的28名博士生均为再次延期后仍未达标者。《中国教育报》
声音
给博士教育开了剂“猛药”
有识之士曾总结出当今我国博士教育的四大难:一是招生之“困”:能考上的不一定是适合做科研的,而许多优秀人才又过其门不得入;二是博导资格之“水”:的确有误人子弟的博导,有的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有的带几十个学生想管也管不过来,有的本身就是水货,靠的是“矬子里拔将军”拔出来的;三是读博动机之“躁”:读博士为了什么?钱!很多抱有这种想法的博士生,心都静不下来还搞什么科研?四是博士评价之“随意”:教育部门现在更多关注大学培养资格的审核问题,而缺少对博士生达到什么标准能拿到博士文凭的评价体制……
由于“严进宽出”而陷入困境的博士教育究竟该如何“脱困”,当真成了教育界的“偏头痛”。南开大学的做法,无疑是治这个病的一剂“猛药”!《每日新报》
需要对在职博士教育制度反思
南开此次对延期博士生下重手,实际上掀开了一个盖子,让整个社会都看到了在职博士教育的弊端,看到了高校所承受的制度困境。在职博士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职博士生的录取过程很难做到透明和公正,也无法坚持学术原则,不少地方官员和商界成功人士以权力或资本做砝码,不合理地获得了接受博士教育的机会,却没有成为国家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国家为此投入的大量资金,实际上用于为少数人“镀金”。另一个方面,在职博士教育实行“宽进宽出”原则,不仅容易引发教育腐败,而且严重削弱了博士学位的严肃性,最终导致了学位和学术的贬值。
在职博士教育这一制度的产生也许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博士教育的泡沫化迹象日趋明显,在职博士教育对教育资源的挤占和腐蚀已经成为不得不切除的病灶。少数高校开始从局部反省在职博士教育的弊端,作出了停止招收在职博士生的决定,这不仅是调整高校教育资源投入方向的举措,同时也是维护高校学术的严肃性行为。但不能不指出的是,部分高校在这个问题上的自我约束,并不能改变在职博士教育泛滥的总体现状,我们需要的乃是对在职博士教育的制度性反思,需要全盘改革而不是小打小闹。《北京青年报》
博士“淘汰”博导不该“免责”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为人师,就要负起为师的责任。因为论文质量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就被扫地出门,实在是尴尬,不过更应该感到羞耻的是这些博士的导师。
虽然目前博导带的学生已经增加了数倍,但是一个博导带的博士生终究不会超过十个,如果尽心尽责,严加督促,学生绝对有能力在七年内写出一篇毕业论文。问题是,有些博士一进学校,就被导师视作廉价劳动力,导师外面接项目,一群博士跟着干活,至于学习、科研和写论文等都由博士自行完成,而导师利用自己决定博士毕业答辩时间的权力,让众多博士敢怒而不敢言。
要提高博士生质量,应该从强化博士生导师责任入手,把博士生的论文质量与博导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在淘汰博士的时候,也应给不尽责的博士生导师一些惩罚,让博导尽心尽力培养博士生。同时,应该削弱博导手中的权力,让博导重新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