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淘汰几个博士生就能万事大吉?
2006-05-01    蔡方华

字体大小:

  终结零淘汰历史 南开大学28名博士生无奈结业

  一份《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终结了28名南开大学博士生的学生生涯。他们因未达到毕业要求而只能拿到结业证书。这些学生都是在1997年前入学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9年,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尤以后者居多。

  这份决定终结了南开大学博士教育零淘汰的历史。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表示,此举是为了保证博士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南开大学28名博士生因为逾期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被学校以一纸文件结束了学生生涯,这一事件据说“终结了南开大学博士教育零淘汰的历史”。既然是“终结”了某种“历史”,无疑意味着南开的这一行为具备正面意义,那就是把不合格的博士生从教育体系中淘汰出去,从而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但是,仔细琢磨这一新闻事件的背景,也不难读出一些别的东西来。

  一次性淘汰28名博士生,不能说南开大学不具备惊人的魄力,但是,一旦了解到南开大学已经“积压”了469名博士生这个事实,我们就会发现,淘汰部分延期博士生的举措实属“不得不为”。根据南开方面的披露,28名被淘汰的博士生中,多数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不难想象,这些人要么学问的底子原本就不厚实,要么是事务缠身、无暇向学,以至于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都无法交出合格的论文。倘若没有一项合理的制度把他们淘汰掉,而是年复一年地由国家为他们投入大量的教育成本,或者由学校放松尺码,给他们戴上博士帽,那不就成了真正的教育腐败吗?如此看来,我们的大学一直以来“坚守”博士教育零淘汰记录,多少有些浪费公帑、输送“水货”人才和贩卖文凭的嫌疑。更糟糕的是,这个记录保持了如此之久,不能不引人反思。

  南开此次对延期博士生下重手,实际上掀开了一个盖子,让整个社会都看到了在职博士教育的弊端,看到了高校所承受的制度困境。在职博士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职博士生的录取过程很难做到透明和公正,也无法坚持学术原则,不少地方官员和商界成功人士以权力或资本做砝码,不合理地获得了接受博士教育的机会,却没有成为国家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国家为此投入的大量资金,实际上用于为少数人“镀金”。另一个问题是,在职博士教育实行“宽进宽出”原则,不仅很容易引发教育腐败,而且严重削弱了博士学位的严肃性,最终导致了学位和学术的贬值。

  在职博士教育这一制度的产生也许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博士教育的泡沫化迹象日趋明显,在职博士教育对教育资源的挤占和腐蚀已经成为不得不切除的病灶。从三年前开始,少数高校开始从局部反省在职博士教育的弊端,北京大学的两所学院率先做出决定,停止招收在职博士生,其后,中国人民大学决定自2005年开始,整体停招不脱产或半脱产的在职博士生。这些做法的目的,不仅是调整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方向,同时也是维护高校学术的严肃性。但不能不指出的是,部分高校在这个问题上的自我约束,并不能改变在职博士教育泛滥的总体现状,我们需要的乃是对在职博士教育的制度性反思,需要全盘改革而不是小打小闹。

  今年4月,教育部曾经提出,为了适应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将进行改革,但是研读相关的新闻资料,并没有看到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更没有涉及在职博士教育的改革方案,这多少让人感到几分失望。希望南开大学的“终结”之举,能够给研究生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必要的刺激。(蔡方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重视博士生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
· 福建博士夫妇在美遇害
· “十五”期间我国将大规模扩招博士后
· 我国已设立94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留美女博士成毒枭
· 一位博士研究生遇害之谜
· 上海高教改革 本科尖子可直攻博士
· 广州成立全国首家博士俱乐部
· 北京:博士后要当汇文中学教师
· 我国博士后流动站增至近800个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