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不让中小学生提前到校
2007年年初,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局出台一项文件,提出为确保中小学生的睡眠,“不能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不能让他们提前到校。”文件要求,中小学生在7时40分到校,各学校不得擅自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对因个别原因自愿早到校的学生,校方应提供方便,但绝不能向学生收费。对连续两次以上违规的校长和教师,市教育局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此前,各中小学普遍要求学生在早上7点左右到校。
该文件源于全国人大代表张桂平的口头建议。张桂平是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北方软件学院院长,她就学生睡眠问题做调研时,一名学生告诉张桂平,“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张桂平了解到,学生“不是不想睡,是没时间睡,写作业、学新课,晚上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睡,早上6点起,睡眠不到7个小时。”
调查
红头文件被截留
文件下发一年,各学校执行得怎样呢?
红头文件被截留,学生家长不知情。2月27日,在沈阳七中,记者看到,不到7时,学校门口排满了送孩子上学的小车;不少学生着急地向学校跑,还不时招呼着:“快迟到了,快一点。”当被问及为何这么早来学校时,一位李姓家长说,学校没有说,我们不知道教育局规定7时40分到校的事情啊!“每天晚上陪着孩子到深夜,早晨5时30分就得起来给孩子做饭,一天到晚累死了。”
2月28日,早晨6时30分,在和平区三经街,记者登上280路公交车。一数,车上36位乘客,除了7个成年人,29个是背书包的稚气未脱的初中生。几个学生争着说,学校要求7时之前到校上自习,所以刚过6时就得出来坐车。一位初三学生说,每晚11点多才能上床睡觉,马上要中考了,压力大,作业多。5时50分挣扎着起床,洗漱、吃饭,跑步出门,像打仗一样。妈妈每天比他起得还早。
张桂平教授告诉记者,比以往有所好转的是,现在各个学校不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7时到校,即便7时40分到校,也不算迟到,不再受处罚。但很多家长和学生很“自觉”;学校一般在7点至7时40分之间也设了早读和早自习,学生基本还是7时到校。自己的女儿在沈阳最好的中学之一――育才中学,虽然只念初二,由于学业压力,每天也是和同学一样,7时就早早到校。沈阳教育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到目前,没有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学生7时到校的情况,也没有人因此受处分。
争议
7时40分到校执行难
采访中,一些双职工学生家长说,这个文件操作起来很难,即便执行,也不方便。学校早上改为7时40分到校,孩子小,需要送校,家长带孩子上学校顺路上班,如果硬性规定时间会顾此失彼,剩下20分到单位肯定迟到,打车都来不及。让孩子一个人上学,家长不放心。上学的时间,应该采取自愿的方式。
支持方家长说,学生睡眠时间太少,已影响健康,到学校还要做值日生,有的时候还吃不上早饭。晚点到校就不会让家长和孩子都紧张。
实际执行难。更多的家长认为,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在那里摆着,家长都紧张,自己还要求孩子加班学习呢。只要应试教育不改,怎么定到校时间,都没有用。实际上,早在2003年,沈阳教育局就出台过《沈阳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若干规定》,“学生到校时间为早7时40分,任何学校、教师均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不得组织学生自习和开展活动。”后来不过一阵风,上面不查,自然就反弹了。
学校也有自己的难处,影响学校考核和名望的,是升学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负责人说,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如果全社会不能形成共识,打破应试教育的框子,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解决。
点评
落实素质教育是关键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教授张桂平:
沈阳出台这个红头文件,从保护孩子睡眠,维护中小学生身体成长角度来看,初衷是好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落实素质教育。
考试的“指挥棒”不变,这个现象不会改变,也非沈阳一市能改变得了的,必须由上到下,对高考进行综合改革,彻底地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考什么,怎么考,应该认真研究。比如,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对目前的纯粹试题考试的内容应该减少。尤其是像各名牌大学提前录取奥赛、物理、化学竞赛一、二等奖的学生,导向性非常不好。像奥赛、物理、化学竞赛这样的测试,应该取消。改良“指挥棒”的内容,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还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