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评论:高校操场收费,谁该为此埋单
2016-11-02  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  

字体大小:

  场地资源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钱。以社会福利的形式,由政府部门补贴给学校,再让市民以福利的心态去享受,到那时,学校和市民还会感到为难吗?

  免费对外开放的上海理工大学田径场,而今开始收费了。这让周边市民颇多不满。尤其是上海理工大学办的这张充值卡,每张110元,进场10分钟以上按每小时15元收费,市民觉得承受能力上玩不起,也觉得大学这种做法是“玩不起”。

  仔细对照上海理工大的这份告示,免费的午餐还是有的,不过是限定在“每周一至周五8点到9点,冬季17点后,夏季18点后”,其余时间不对外开放。“周日及寒暑假白天”,学校田径场可以开放,但须收费。

  免费的时段是鸡肋,收费的时段却是市民锻炼的黄金档。上海理工大学的算盘,打得还是有点精的。对此校方解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相关文件规定,这个免费的午餐必须得给,更何况还需要管理成本;并且,此前因为田径场无序开放,还频繁地发生外校人员与本校学生的冲突。

  从学校免费与收费的时段设计来看,场地资源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钱。一边是闲置的体育场馆与设施,一边是生活和运动空间更趋逼仄的市民,对于这些运动资源的“眼馋”;一边是实实在在的管理成本和可能带来的责任风险,一边是市民希望为自己提供一份健康福利。这些矛盾,不止上海,全国许多城市几乎都在面对。

  尽管在政府部门牵头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拿出一定时段、场地提供给社会,但是一纸指导性文件,基本还停留在“义务”提供阶段。这应该是学校等一些机构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毕竟出场地也就罢了,还得搭上人力,还有设施的损耗,更需要管理人员节假日加班,一个尴尬的局面由此而生——表面看,更多的大门在打开,但市民依旧觉得不解渴。

  上海理工大学与居民之间的这场运动“交易”,实际上是拥有体育运动场馆与设施的一方,试图突破指导性文件盲区、解决现实尴尬的一次试水。收费高低暂不论,这也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包括学校在内的体育场馆与设施,科学合理地向社会开放,应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健身困难的各种途径中,最省钱、最省事、最省心的一条出路。但是这条路,不该由经济杠杆的方式,由拥有资源的校方与渴望免费午餐的市民这两者来解决。一方面,双方的议价能力不在同一个基准线上;另一方面,在城市运动健身的配套设置上,相关部门给民众的欠账也足够多。

  2014年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出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也有常委会委员、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大中小学的文化体育设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也应当向社会有序开放。

  既然是“国家战略”,既然民众呼吁很高,从“国家战略”的投入中拨出一点资金,这些困难恐怕就不是个事儿了。以社会福利的形式,由政府部门补贴给学校,再让市民以福利的心态去享受,到那时,学校和市民还会感到为难吗?(刘雪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操场是否收费 讲事实重于说道德
· 学校体育场假期难见免费开放 收费普遍成规则
· 民办高校宜降低收费 中国民办高校研究报告出炉
· 国家发改委: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
· 手机扣费乱象:中移动这项收费缘何“鬼鬼祟祟”?
· 艺考大幕拉开 冲刺辅导班收费万余元
· 福建省教育厅:对择校乱收费实行"零容忍“
· 湖南省教育厅:整治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
· 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及其服务系统研发顺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