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底,临近中小学新学期开学前夕,中国教育部对外宣布,将于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国粹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每个试点省市将遴选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作为试点校,试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开。
京剧是大约160多年前诞生于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个古老剧种,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它是用歌舞演绎故事,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多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二十世纪初,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京剧艺术团赴日本、美国、前苏联演出后,京剧艺术逐渐被海外所熟知。
培养孩子们对民族艺术的兴趣
2008年2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表示,在中小学试行“京剧进课堂”,是根据现在国家弘扬民族精神总体要求推出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只是“推广”,而不是强行“要求”。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官员王军介绍,京剧内容在义务教育的音乐课中其实一直存在,只是过去所占份额太小,缺少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次教育部在修订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后,京剧变为小学到初中所有年级音乐课内容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对这种民族艺术能有系统性地了解。
王军表示,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因此,京剧课教师不能简单教授演唱技巧,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唱京剧只是形式,关键是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孩子们培养对民族艺术的兴趣。”王军说。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表示,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以此来看,中国教育部的这种试点应该倡导和支持。
其实,作为京剧的诞生地,近几年,北京已有少量中小学开始尝试以不同形式将京剧引入校园,让已经习惯被各种流行文化包围的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中国国粹。位于北京核心城区的黑芝麻胡同小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开设京剧课已近两年时间。
据该校开设京剧课的老师介绍,他曾对120名学生进行过无记名调查,表示听完课后仍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只有1~2人;大多数学生表示,尽管可能不会去买票听京剧,但仍然喜欢听这门课;还有30~40人表示,他们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
师资是最大难题
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参与了中小学京剧课教材的编写工作。他强调,中小学生能否了解并喜爱京剧的关键是教师。然而,对于这项试点,外界最担心的问题正是师资问题。
“不用说孩子了,就是现在的老师能有多少懂戏呢”,一位姓王的学生家长说,现在中小学的老师大多是年轻人,没有多少人懂得京剧,“如果就是一知半解,那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位于此次试点地区的广州市(广东省首府)第四十七中学老师杨国华称,现在中小学里面专门的京剧老师几乎没有,中小学艺术科的老师大多是舞蹈、钢琴等专业毕业的,很少是戏剧或者是京剧专业毕业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京剧作为国粹,对教师的京剧基本功要求很高,以目前学校的师资情况来看无法解决,“如果就是简单地把京剧唱段当作歌曲放在音乐课上教,那么这根本无法达到普及的效果。而且,怎么对老师进行培训,还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这位校长直言。
与一些外省市相比,作为京剧诞生地的北京,在解决师资问题上应该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几位受访的中小学校长仍表示,若要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京剧,目前难度仍很大,首要的瓶颈仍是师资缺乏。
教育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北京教育主管部门拟要求所有中小学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所有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这是最低标准。”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官员王军表示,短期培训不奢望老师的京剧唱功如何,但让每个教京剧的老师都能开口唱是一个基本要求。
据了解,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中国教育部已经决定,将于2008年3月组织开展试点学校的京剧教师培训工作。
天津市(试点地区之一)教育学会副会长刘长兴认为,虽然京剧进课堂最大的难题在于师资不足,但这个问题仍然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 通过制作光盘和录像带让学生学习和模仿。
(来源:北京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