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人本、全面、协调、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等教育发展,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国民享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全面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更趋多样,逐步呈现全日制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协调发展的趋势,社区学院、企业学院、网络学院等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蓬勃发展,共同承担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截至2005年底,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公办、民办高校)达到1792所,成人高等学校达到48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561.7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36.07万人,网络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65.27万人,学历文凭考试在学人数达到20.35 万人。[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丰富和办学规模的迅速发展,要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区域间和各类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文将以《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0—2005)[3]的主要数据为依据,初步分析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及其规模,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类型的统筹发展。
一、东、中、西部地区各类高等学校数量与规模的总体分析
高校数量增长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是同步发展的过程,在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普通高校数量增长迅速,成人高校数量相对减少,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增速明显。
1. 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普通高校统计
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体系中,公办高校是主体,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不包括独立学院)数量都明显增长,成人高校数量则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见表1)其中,成人高等学校包括干部管理学院、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农民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教育学院。
表1 2000—2005年东、中、西地区公办、民办、成人高校发展情况
东部地区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公办高校数 |
467 |
548 |
633 |
689 |
770 |
790 |
民办高校数 |
19 |
39 |
66 |
94 |
119 |
133 |
成人高校数 |
351 |
316 |
280 |
218 |
229 |
217 |
中部地区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公办高校数 |
325 |
379 |
432 |
485 |
552 |
574 |
民办高校数 |
8 |
21 |
29 |
47 |
53 |
61 |
成人高等数 |
235 |
214 |
182 |
161 |
155 |
152 |
西部地区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公办高校数 |
249 |
298 |
331 |
378 |
409 |
428 |
民办高校数 |
5 |
13 |
24 |
32 |
42 |
45 |
成人高校数 |
186 |
156 |
145 |
133 |
121 |
112 |
从东、中、西部地区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数数量逐年增长的趋势看,不同区域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增长速度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排列的态势,这既反映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有的区域间高等学校布局不均衡的状况。同时,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公办高校数、成人高校数、民办高校数三者的比例呈现出梯度结构:东部地区为5.94:1.63:1,中部地区为9.41:2.49:1,西部地区为9.51:2.49:1 。显然,公办高校仍旧是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主体,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东中西部地区民办高校数量增长明显,在整个高等学校体系结构中的比例已明显提高,东部地区民办高校占整个区域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大于中西部地区。
2.各类学历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比较
东、中、西地区除成人高校本专科生在校生数有所变化外,普通高校(民办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据未统计)与网络教育机构本专科在校生规模逐年增长,特别是网络教育机构本专科在校生数的迅速增长,既体现了国家发展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战略举措的效果,也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日趋多样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接受程度在逐年提高。(见表2)其中,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数、普通高等学校函授部夜大学在校生数。
表2 2000—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本专科生在校生数(单位:万人)
东部地区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 |
261.93 |
339.67 |
422.44 |
516.18 |
610.6 |
709 |
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数 |
160.8 |
303.39 |
243.76 |
244.93 |
190.29 |
200.69 |
网络本专科在校生数 |
|
|
|
158.81 |
201.44 |
236.28 |
中部地区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 |
175.35 |
225.66 |
287.65 |
356.92 |
439.82 |
520.95 |
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数 |
106.92 |
185.03 |
167.32 |
167.32 |
120.96 |
123.35 |
网络本专科在校生数 |
|
|
|
15.62 |
18.72 |
13.99 |
西部地区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 |
118.8 |
153.73 |
193.25 |
238.05 |
283.06 |
331.84 |
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数 |
86.14 |
150.53 |
146.89 |
146.89 |
108.54 |
112.02 |
网络本专科在校生数 |
|
|
|
11.64 |
16.42 |
15 |
可以看出,较之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增大,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在逐年下降(2005年有小幅度回升)。与公立高校居于高等学校的主体一致,现阶段公办高校仍然是满足社会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途径,民办高校参与满足高等教育需求的程度在逐年提高。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网络本专科在校生数增长迅速,而且东部地区网络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已经超过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
二、东、中、西部地区各类高等学校数量与规模的分类分析
1. 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增长分析
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地区间办学规模的差距在扩大,增长率则逐年下降。中西部地区的增速相对高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的总体办学规模的差距呈小幅缩小的趋势,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逐步走向均衡。(见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