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薛明扬
不久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核心抓手之一是扩大文化和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指出:“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荐内容>>北大2011年新当选两院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李卫红:高校要以高水平社科成果服务国家战略
>>袁贵仁谈"向学校放权":防止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
近年来,上海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行的方式,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推介特色学术,创新传播平台,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凸显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学术和优势学科,提高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海不同类型高校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一是培养国外优秀中医药人才,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大学,充分利用中华优秀文化——中医药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大力开拓海外教育市场,近3年来吸引了来自52个国家的3801名留学生,其中,学历留学生占全校全日制生的9.53%,占长期留学生的80%。2004年,该校在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开设了第一个被泰国教育部列入专业目录的中医六年制本科专业。此外,学校还相继与日本滋庆学园、马来西亚国际医科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海外教育机构联合培养中医学研究生,积极弘扬中华文化的国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