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拥有社会难以比拟的场馆优势,如何利用好高校的优势,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成为本次在深圳大学举行的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的一个焦点话题。
北京体育大学的霍军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也促使体育由“教育型”向“生活方式型”转变。人们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让体育资源最集中、最充分的高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给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及周边的居民,这些人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足。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我国体育界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教学、科研、训练、健身指导等方面集聚了一流人才。另外,高校拥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比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还有大量的图书资料、档案。这些都能为需要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指导。
在霍军看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形式多样、前景广阔。但是,在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化校园体育设施配置,规范体育中介市场、培养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上还有待提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中心李怡老师也认为,中国大学体育产业目前正处于在积极探索中求发展的阶段。但在李怡看来,目前中国大学体育产业确实存在法律上的一些困难,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体育保险的问题。李怡建议,加快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为体育保险提供法律保障。(孙笑梅)
大运会专题: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事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