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基础教育,是培育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完成阶段。
基础教育的第一基本属性是“公共性”,第二属性是“基础性”。作为基础教育范畴的高中教育的使命在于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发展与学力发展的基础,“学会做人”。20世纪的《学习权宣言》(1985年)标志着世界基础教育已从传统的“精英高中”时代进入“大众高中”时代。“大众高中”强调所有学生“共同的基础教养”绝不是“平庸教育”,而是“卓越教育”。国际上对“卓越教育”的解释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学生能够达到他所能达到的发展高度,就是“卓越”,这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定位和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诉求。
高中课改的方向:是“专业化”还是“寻求共同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今日的高中教育,并不是一部分经选拔的人升学的中等教育机构,而是几乎人人升学的国民教育机构。初中毕业生的90%以上求学的高中教育,学生是多种多样的——能力、出路、兴趣、爱好。
因此,关于教育的水准与内容不应当千篇一律的考虑,而是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实施弹性的教育。所以,在高中教育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同初中教育的衔接,同时考虑作为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如何针对每一个学生,促进其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出路的主体性学习,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个性而推进“选择性”的教育。
其次,高中大学之间的衔接也不能不愈益受到关注。不过,在以“好成绩、好高中、好大学、好出路”这种线性的价值观支配着的社会里,高中教育即“大学预科”的想法占主导地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社会风潮,带来应试竞争的激化。然而,高中教育阶段恰恰是学生的自我意识高涨、对于自他关系乃至更广泛的人类与社会的关注强烈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也直面家庭与友人的人际关系、出路选择、生计设计等青年期特有的问题。高中教育更要着力为这些青年期的学生提供确立自我、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
国外的高中教育改革看起来眼花缭乱,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共同文化基础的追求。“共同文化”是真正的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诸如美国“共同核心”、英国的“学力战略”、德国的“关键能力”、法国的“共同基石”、日本的“基础学力”,PISA倡导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都是旨在保障所有学生习得“共同文化”,成为合格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