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普通初中、中等教育。
1994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务普及各级教育。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逐步摸索出一条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依靠人民办教育的新路,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到1999年,全国幼儿园18.11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26.26万人;全国小学58.23万所,招生2029.53万人,在校生13547.9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按各地相应学龄、学制计算)达到99.09%;全国初中学校6.44万所,招生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88.6%;全国特殊教育学校1520所,招收残疾儿童5.01万人,在校残疾儿童37.16万人。
二、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分工管理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部门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对本地区基础教育的评估和验收;建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责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等。
县(市、区)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的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
乡级政府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的落实工作。
国家鼓励社会名界共同参与中小学的办学及管理。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就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三、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占小学总数的36%,后者占64%。初中有3年制和4年制两种。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积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中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已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全国90%的人口地区已普及了初等教育。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女童的义务教育普及工作。1987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与农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6%以上的小学、91%以上的初中、68%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
在农村教育中,女童入学问题是个非常重要但又十分困难的问题。宪法和其他法律都明确规定男女平等教育受教育的权利,还制定了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女童入学的措施,女童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据1999年统计,全国女童入学率已达99.0%,五年巩固率为92.62%,中小学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和受教育年限有了明显增长。
在中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已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的地方,凡按学籍管理规定准予毕业的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2.德育工作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试行《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纲要》,这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纲,规定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德育途径,教育原则和实施办法等,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首先和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各科教学;学校、班级工作;课外、校外活动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工作等。同时,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此外,还制定了《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中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3.其它类型教育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均已被正式列入课表。
从小学三年起开设劳动课,目前已形成了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体育卫生教育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国家颁布了《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艺术教育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我国全日制小学和初中按现行教学计划规定均开设音乐课和美术课。
校外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是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领导支持下,与有关部委共同配合进行的。目前,全国已建有校外教育机构2000多个,并配备了一支专(兼)职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