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实业教育算起,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末的职业教育以学习西方技艺,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内容。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规定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业教育制度。1917年成立的“中华职教社”,则开启了与实业界联合举办职业教育的先河。但在旧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现代工业不发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49年以前,全国只有中等技术学校561所,在校生7.7万人工学校3所,在校生2700人,整个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占中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2%。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50年里,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调整、整顿、充实、改革、完善、提高,不断发展壮大。五十年代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了上千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六十年代加速培养各地各业急需的人才, 学和其他职业中学发展迅速。但在后来,由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指出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高中阶段的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根据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任务。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996年,中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法律保障。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发展情况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小学后,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实施这种教育的学校主要是初级职业中学,招收小学毕业生和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学制三至四年培养具有某种初步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一定职业技能的工人、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这类学校大部分存在于中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它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设立的,属于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此类学校有1472所,在校生86.70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它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组成,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在培养各级各类中、初级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有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年份学校数(所)
九十年代职业初中发展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 |
学校数(所)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专任教师数 |
1990 |
1509 |
19.36 |
47.88 |
13.91 |
2.87 |
1991 |
1556 |
23.82 |
52.33 |
13.68 |
3.01 |
1992 |
1593 |
20.68 |
56.38 |
14.10 |
3.20 |
1993 |
1582 |
26.65 |
56.24 |
14.52 |
3.31 |
1994 |
1538 |
28.51 |
63.05 |
13.80 |
3.54 |
1995 |
1535 |
28.84 |
69.69 |
16.96 |
3.72 |
1996 |
1534 |
30.68 |
77.52 |
18.76 |
3.92 |
1997 |
1469 |
30.88 |
80.89 |
20.93 |
4.01 |
1998 |
1472 |
34.89 |
86.70 |
22.92 |
3.96 |
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四年,也有部分学制为三年;少数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这类学校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在相当于高中及中等专门人才必备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于生产实践,这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
职业高中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高中改造而成,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中级人才和其他从业人员。所设专业以第三产业为多。
1998年三类学校共有17090所,在校生数1146万人,招生数为422.90万人。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2~3年,近年逐渐加大了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了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这类教育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调的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共有五类。一类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共有30所;第二类是具有职业性、地方性、实用性的短期职业大学,共有101所,在校生已达14.9万人;第三类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班;第四类是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中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在180所学校的130多个专业进行了这种尝试;第五类是对普通专科学校进行改革,强调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即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职业大学发展情况
年份 |
学校数(所)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数(人) |
毕业生数(人) |
1990 |
114 |
24059 |
72449 |
26425 |
1991 |
114 |
22930 |
63459 |
24943 |
1992 |
85 |
27053 |
66219 |
20315 |
1993 |
83 |
35274 |
79909 |
19647 |
1994 |
87 |
35518 |
93939 |
21456 |
1995 |
86 |
37050 |
98300 |
28863 |
1996 |
82 |
38596 |
98831 |
31766 |
1997 |
80 |
44665 |
112092 |
29818 |
1998 |
101 |
62751 |
148561 |
35480 |
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在职业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中国主要由教育和劳动部门负责及管理培训工作,鼓励企业进行企业内职工培训。1997年,劳动部门就业训练中心2800所,年培训能力300万人次;企业内职工培训中心约20000个,年培训能力约3000万人次。
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
1.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从1980~1995年,高中阶段的学生总数中,普通高中学生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到44%,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所占比例则从19%上升到56%。到199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54.05%和54.91%。1980~1997年,全国中等 职业技术学校共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085万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城乡劳动者。
2.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中国职业教育师资主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来培养。1989年以来,我国已有16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范系、专业或班,在校生2.1万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进行了职业教育师资技术学院建立的培训基地14所,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建立的职教师资培养、培养基地200多个,另有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的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基地近百个,初步形成了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基地网络,基本满足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需求。
3.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重视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的提高。截止到1998年,共建成2000多所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推动了职业教育整体上的发展。
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初见成效
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水平,t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世界劳动工组织倡导的就业培训模块(M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都成为了中国职教改革借鉴和学习的样板。目前,已有机械、化工、电力、建筑、农业、铁路、石油、卫生、商业和轻工等待业,青岛、苏州、无锡、常州、芜湖、沈阳、荆沙市等地方的数百所学校和一大批企业进行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试验,使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5.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开工是农林中专、农村职业高中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从1984年至1997年,农林中专学校数由406所增加到420所,在校生由10.24万人增加到51.6万人,农村职业高中学校则由4217所发展到4900所,在校生由89.51万人增加到219.47万人。自1984年至今,共为社会输送了7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近190万名初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多数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主要以实施“燎计划”(在农村开展的一项经济开发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的计划),实行农业、科技、教育结合,“三教(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为其标志。
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师资的水平,从1987年起中国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专业课教师到美、英、德、意、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和进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0年,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签订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货款协定》,开始利用世行贷款,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第一期项目已顺利完工二期项目也已开始执行。这两期合作项目共利用世行资金8000万美元,中方投入配套1亿多美元。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加强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基地的建设及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
1990年,德国政府同意资助中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上海、辽宁两个地方研究所。自80年代初,中德双方合作在中国建立了30多个职教合作项目,开展了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的改革实验,从教育思想、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等三个层面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与研究。
除此之外,中国还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合作,引入和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和培训模式,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劳动部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技工学校和培训中进行了MES培训模式的实验。
1993年9月13日至18日,中国承办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997年4月,又在中国召开了农村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及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的代表,从多方面探讨、总结了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