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一系列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取得新的成效,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1、教师队伍整体配置状况发生新变化
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初中346.90万、高中147.55万。小学比上年增加0.94万,初中比上年增加0.4万,高中比上年增加3.24万。全国普通小学生师比18.38∶1、初中生师比16.07∶1、高中生师比16.78:1,分别比上年下降0.44、0.43、0.70。
——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216.36万人,县镇360.27万人,农村480.01万人。县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占到79.5%。
——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占43.41%、53.62%和56.4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70.54%、85.78%、89.72%。
——职务结构上,具有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50.47%、51.07%、56.55%,分别比上年提高2.27、2.38、1.45个百分点。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显著提高。2008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7%,97.79%,91.55%。分别比2007年提高0.16、0.61、2.25个百分点。
——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
3、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初见成效
2009年是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三年,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进展顺利,生源质量良好。2009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2112人,比2008年实际录取人数增加729人。
从三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务院关于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举措对加强改革师范教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各地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纷纷出台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已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或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广东、甘肃、江苏等地对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分年度返回学费和住宿费。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了考生选择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2006-2008年,共招聘5.9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特岗计划”实施省份扩大到中部省份,实施县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设岗达到7万名以上。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目前,相关省基本完成招聘工作。这项计划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师资。2004-2009年,共招收4400多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骨干教师紧缺的困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工作,逐步形成制度。继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7年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座谈会后,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已在全国由点到面,普遍开展,逐步制度化。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逐步形成制度,支教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普遍开展。
——深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逐步在面上展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各地在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如广西、浙江、海南、重庆等地采取“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把师范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实习支教与组织当地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新疆自治区建立财政专项资助师范生实习支教期间的生活补助、往返路费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东北师范大学与东三省在部分地市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等方式,为当地农村教育提供支持服务。西北师范大学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密切合作,以实习支教为切入口,探索双方共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合作机制。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有力支持了农村师资力量,也有利于高师院校密切联系中小学,服务基础教育,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八大项目:
一是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送培到地”为主的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实施“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采取分别对口“送培到省”的方式,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实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施“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区)8万多名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实施“培训者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机构10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是实施“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再去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实施“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八是实施“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利用国内捐赠资金,对1000名骨干班主任进行1周的集中研修,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网络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6、师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去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并就各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向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大力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师德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