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大学生就业新趋势: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
2012-08-09    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北京待遇丰厚的外企、触摸学科前沿的科研机构和吉林省选调生,面对这样一道人生选择题,你会如何作答?
  毕业典礼刚结束两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12届博士生谢晓丹就打好行装,告别熟悉的老师同学,同身为北京大学2012届生态学博士的新婚妻子汤璐瑛一起踏上了远去吉林的列车,用行动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到基层去,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书写青春!

  就在这个夏天,全国有680万大学生面临着“去向何方”的选择——这道选择题,不仅关乎理想,也植根现实;不仅影响个人发展前途,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在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像谢晓丹一样,带着理想和对未来的思考,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为毕业季里最“潮”的选择。

  谢晓丹说,形容这次离开的词绝不能用几年前公众热议的“逃离”,而是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之后的“信心满满”,“这一次,我们是在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

  没有再投一份简历,也没有再找别的工作,从填完吉林省选调生志愿表的那一刻起,清华大学法学院2012届毕业生徐勃就认定了这是他应该去的地方。尽管有42个省直机关可以选择,但在选调志愿表上,他却只写了7个字:“坚决要求去基层!”

  “我是来自江西上饶的农村娃,‘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是我一直坚守的信条。”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徐勃一脸的理所当然,“我深深了解农村有着怎样求贤若渴的父老乡亲,也深知科技和文化将怎样改变一片贫瘠的土地。”

  凭着“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信念,去年冬天,刚听完吉林省选调生的政策宣讲,徐勃就“撺掇”着同学李洪飞、廖枝飞坐了7个多小时的动车“组团”去吉林“考察”。走大街、串小巷、看城市发展、陪群众唠嗑,也在心中不停谋划着、思考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一趟“考察”下来,徐勃人回到了北京,心却留在了那片火热的黑土地:“从北京到长春,动车只要7个多小时。可我们走向吉林,却经过了漫长的思考。”

  现在的他,已经是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来自农村,和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农民打交道也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我有幸到清华读书,可我身边还有那么多兄弟姐妹没有这种机会,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作出这样选择的,不只是徐勃一个,而是越来越多的一群人。

  今年3月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显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北京大学今年有3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地区,西部的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等正成为去向集中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京外就业率5年来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中山大学今年选择到广州以外珠三角其他中小城市、非珠三角地区乃至西部省份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已超50%,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理性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这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好的趋势。”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流动是关键。这些大学生的主动选择不仅将自己植根在广阔天地,体现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为基层和西部的发展输入了全新的力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经济日报:用好基层就业政策“红包”
· 关注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
· 高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见成效
· 河南2007年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达16.69万人
· 明年高校毕业生将超500万 基层成为就业主通道
· 今年495万高校毕业生351万就业 比去年多54万
· 广东:超八成毕业生基层就业 学“农”好找工作
· 大学生基层就业 如何跨越众多障碍
· 鼓励基层就业 北京将面向大学生招聘社区助理
· 好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农村任教58万人基层就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