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呈现持续增长势头,现已成为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了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1.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
目前,我省共有民办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民办高校)66所,在校生13.7万人。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学校共有5所,在校生1.74万人。二是高教学历文凭考试。以这类考试为主体的学校共有32所,在校生4.64万人。三是高教自考助学,在校生7.32万人。根据各校办学条件的异同,对条件不够的只批准进行高教自考助学,条件较好的允许两种或三种办学模式并存。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我省民办高校从无到有,现已形成固定资产15.3亿元,其中仪器设备值2.61亿元。学校占地面积9906亩;校舍建筑面积238.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民办高校4所,占地面积在150—1000亩的民办高校11所。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扩大办学规模、吸引优秀人才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办学规模快速扩大
面临全国普通高校连续三年扩招的情况,我省民办高校生源不仅没有萎缩,反而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01年比扩招前的1998年增长135.3%。现在,办学规模在千人以上的民办高校已有22所,我省民办高校在校生数相当于公办高校在校生数的40%,陕西民办高校总数为全国民办高校总数的5.2%,在校生数为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的14.2%。
4.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高教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
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民办高校的办学路子,形成了管理体制多元化、办学机制多样化的格局。我省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多数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有部分实行校(院)委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少数实行主办单位(含企业、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等)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这些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快速决策机制、引进人才的自主聘任机制、自筹资金的资本运作机制、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
陕西地处我国东西部结合点,地理位置优越,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有一支门类齐全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经济体制改革又使部分社会资源重组为教育资源。我省民办高校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充分开发利用了这些宝贵资源,开拓了公办高校以及各界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新途径。
积极扶持,加强管理,为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积极扶持引导,促进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1996年11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0年1月,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民办高等教育的决定》,解决了长期困扰和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院设置条例,省政府于2000年一次批准4所办学历史较长、规模较大、教学质量较高的民办高校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管理力度,最近省政府又批准成立了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
2.加强党的建设,端正民办高校办学指导思想
我们十分重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先组建、后规范的工作思路。1998年进行了民办高校组建党组织的试点工作,199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陕西省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2000年先后在5所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正式组建了党委,并在其他所有民办高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现在全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100%。
3.强化宏观管理,不断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
在积极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步制定了民办高校设置、招生、广告审批、年检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聘请了一批熟悉民办高等教育规律的专家、教授和从事民办高校管理的同志,组成了陕西民办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使审批程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了制止乱收费,我们会同省物价局、财政厅等部门,制定了民办高校收费标准和退费办法。在年度检查过程中,我们按照《条例》规定,坚持普查和抽查结合,每年对重点学校、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已失去办学能力或违规办学的学校予以注销或合并。仅2001年,就注销了32所已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办学机构。
4.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
陕西民办高校多,情况差异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是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民办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我们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并定于2003年由省教育厅按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一年多来,各院校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把提高教育质量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各校纷纷对照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两年来5所民办高职院校每所投入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都近千万元。对高教学历文凭试点院校,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试点院校进行评估;组织专家对校考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了更换和修订。对高教自考助学机构,要求在完成规定考试科目教学计划的同时,增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一是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扶持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二是根据各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在现阶段尽量不设和少设需要昂贵教学设备和仪器的专业;三是结合我省公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开设发展基础较好的专业。而在审批各校专业时,我们既考虑各校的人员构成和现有实力,也为了避免重复设置,合理划分专业布点,着重在扶持高校办出特色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于学生就业为前提,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充分体现各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以外语类、电子类、管理类、经济类、医学类为主体的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格局。
5.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民办高校发展实力
我们一直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干部任用标准,加强民办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目前,我省民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基本达到本科以上,有18个年龄在35岁左右的博士,数十名硕士生,5所万人以上民办高校院长的平均年龄为48岁。高学历、年轻化的领导班子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