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Can I go to your office today?”接到本报记者希望采访的电话时,“英语男”刘玉军一口答应。因为志愿给老外当“翻译”的缘故,这几天,42岁的农民工刘玉军,正陷入各路媒体的包围中。
“我只想做我自己”
“Nice to meet you!”风尘仆仆赶到《工人日报》吉林记者站办公室时,刘玉军张口就“转”了一句英文。
一副银框眼镜,一件白色泛黄的旧衬衫,一个装着全部家当的双肩旅行包――站在记者面前,黑瘦的刘玉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在旅程中辗转漂泊的“驴友”。
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刘玉军一边排山倒海般地“叽哩呱啦”,一边时不时挥手比划,还常耸耸肩。
虽然记者早有思想准备,但听到他能把英语说得如此流利,还是不禁要对其刮目相看――这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工,口语竟胜过很多大学生。
刘玉军来自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西山村,现在长春市一处建筑工地做工。6月20日11点,他暂别工地,去吉林市看望朋友,但在长春火车站的一次偶遇,改变了他的行程――
“遇到了一位晕头转向的外国人”,刘玉军嘿嘿一乐:“他叫Terry,新西兰人,来中国旅行。他对长春的伪满皇宫特别感兴趣,但因为只会简单的汉语,很难和别人沟通,出站后就不知道该往哪走了。”
“Hello,can I help you?”刘玉军操着一口标准英语,主动上前“援助”,老外喜出望外。接下来的3天,刘玉军志愿当起了Terry的翻译和导游。订宾馆、制定旅游路线、全程陪同翻译,这个中国农民工的热情和友善,让Terry赞不绝口。
“他一会儿拍拍我的肩膀,一会儿对我伸出大拇指说‘Good!’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刘玉军一脸自豪:“其实,念书时,我英语就很好。高一那年,学校举办英语综合能力考试,我还考了年级组第一名呢!”
不过,刘玉军高二就辍学了,他说“还不是因为家贫。”为养家糊口,近10多年来,刘玉军辗转于长春、青岛、北京等多个城市,在工地上搬砖、搬混凝土、打扫卫生,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我不学有技术的工种,因为单纯的体力活不用费脑子,可以专心学英语。”刘玉军的“道理”,让记者大为意外。
“I just want to be myself ,I don’t want to be others。”紧接着,他又郑重地用中文将这句英语翻译了一遍, “我只想做我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同时,还向记者坚定地点点头。
“自学道路上很苦闷”
为了“做我自己”,对英语甚为痴迷的刘玉军,一直在四处奔波的打工生涯中坚持自学。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双肩包里还装着一本《教你说,接待外宾英语》。“没事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看,背几个句子。我还买过一本《英语900句》,因为总翻总学,这本书的页码早就翻飞了”,刘玉军笑。
“亲朋好友根本不理解我,他们说得学英语又不能当饭吃,你干点活、挣点钱得了!”刘玉军耸耸肩,“还有一些工友觉得我脑子有问题!”
旁人的异样眼光、冷嘲热讽,让刘玉军在自学英语的道路上感觉很孤独、很苦闷,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不过,刘玉军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去年夏天,他不顾妻子反对,又花500元买回一个电子词典,天天随身携带。现在,这个“快易典”的外壳已经磨得很旧了。
“我想靠自学英语,成为一个翻译。”刘玉军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我每到一个城市打工,都会寻找说英语的外国人,创造机会和他们交流。”
2006年,刘玉军在北京打工,那是让他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工地上没活儿的时候,我就溜进北大,在校园里找外国人交流,幸运的是,认识了好几个外教和留学生,我还跟着他们一起参加周末聚会,尽管只有短短3个月,我的英语却有了很大进步。”
从北京辗转到青岛打工时,刚出火车站,刘玉军就碰到一对德国夫妇――“我当时还扛着行李卷呢,但看到这对老外,情不自禁就走上去交谈,他们也很高兴,一直把我送到工人宿舍,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刘玉军说起时,一脸得意,“当时很多市民都好奇地围过来,对我这个肩扛行李卷的农民工感到万分诧异。”
“英语曾给很多人带去过惊喜和鼓励。” 刘玉军告诉记者,2007年夏,他还曾在长春市儿童公园办了一个免费英语角,虽然只办了一个月,却吸引了很多散步的市民和学生。
“他们都称呼我为草根英语爱好者。”刘玉军神色严肃起来:“我想,英语角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大家对英语的兴趣。而且,我的经历也会激励学生珍惜他们拥有的学习环境――在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的时候,对我来说,却是得之不易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因为说着一口流利英语,刘玉军渐渐出了名。2008年,一家劳务公司的老板联系上他,请他去南美打工做翻译。
“是在工地上做翻译,一小时25元,一天做十多个小时,在南美打工的两年,我一共赚了12万人民币。” 刘玉军眉飞色舞:“那两年,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个高潮,开阔了眼界,英语也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怎么也算个‘海龟’了!”
回国之后,“海归”刘玉军和家人在县城租房,开了一个英语辅导班,然而,因为生源少,辅导班开了半年就关门大吉。
“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但我有一个英语梦。如今,我也不打算再回工地了。我想找一份跟英语相关的工作,能在长春安个家,稳定下来。” 刘玉军手舞足蹈:“我还有一个不靠谱的梦想――美国有唐人街,我想,等我以后有钱了,就建一个纽约街,创造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里面的商店、超市、饭店,所有环境都只说英语……”
为了追逐心中的“英语梦”,连日来,刘玉军不断游走于人才市场和城市的各个角落。不过,他很快发现,“对于一个没有文凭的农民工而言,要实现这个梦想,真的很难。”
“就在昨天,我在火车站附近找旅店,看到一家小英语培训班,还进去试讲了一下。老板很欣赏我,可这个培训班效益不好,目前只有3个学生,我去那里工作的话,初期可能没有工资拿。”刘玉军有些失落。
最近,刘玉军还曾去找过正在一所学校当外教的美国朋友Rich。“Rich把我引荐给了他们校长,但我们交流之后,就没了下文。”
下午4点,记者送刘玉军来到附近的南湖公园。在那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背着旅行包,旁若无人地深情高歌了一首英文歌。
“唱得真好,跟《星光大道》里的明星一样……”围观者纷纷赞叹。“我最喜欢卡耐基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都有未被开发、未被利用的巨大潜能。” 刘玉军眼睛里金光闪闪,“也许以后的路会更难走,但我心里充满希望和信心,我相信我一定会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