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数学引领了我的生活
2009-09-19    大连开发区大治学校 张治中

字体大小:

  一 、数学领引我练就了生存本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有这样精辟论段,“任何学科和部门,只有应用数学,才是真正的科学”。80年代是一个进取的年代,人人崇尚学习,人人都比业务精。我一人在他乡,拼到了86年,获得镇赉县优秀论文二等奖,87年,优秀课三等奖。成了县数学教师骨干。

  当时,学历不达标的教师,需考教师资格证书。由学校组织,我无偿为同行辅导高等数学,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87年年底,我校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同年,我受镇赉县、广播电视大学的招聘,成了兼职的高等数学教师,一聘就是15年。由于用鼓励性原则,尽量化难为易。27名学员高等数学科都及格了。在社会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后来,电大借我教数学精神,其它课程,也用我教。知识上得到充分涉猎,也增加了收入。就起点意义说,数学是我成功的摇篮。现在研究数学,也是我对社会的回报。

  我说自己两个事,86年刚成家时,要盖房,不像现在攒钱买楼。盖房需雇木匠,木匠是技术工,付费相对工资来说是昂贵的。于是,我拜木匠为师。做图、划线是数学的简单知识,是我的天然的强项。只是在操做上,注意角度、方向、力量、节奏的控制,就凿卯直,拉锯正。再用点数学计算,下料又省。房子建完了,我木匠也出徒了。后来,我还教师傅几何做图和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师傅考上了六级工,我们成了好朋友。

  85年寒假,我放下教师的架子,用了800元的本钱。办个证,卖炮竹。用12天,净挣1200元,是我当时20个月的工资。而一般人只挣600元左右。我用的是数学最大值最小值的原理。的确,上货很有学问,各种炮竹利润不同,在本钱一定的条件下,进货搭配,有一个可行域的最优解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最大利润的数量规定。同时,还有,每一天需求量是变量,每一天价格也是变量,两个变量迭加,构成个二次函数。而二次函数,就存在最大值问题。把握两次最大利润机会,自然就比一般人挣的多了。就连打麻将、打滚子、打乒乓球,用上点数学,都有独到之处。数学是我谋生的本领,数学给了生活的快乐。

  二 、数学是理性的支点

  80年代末,中国社会的震动,知识分子由社会中心位置滑到社会边缘,“精英意识”毁灭,拜金主义盛行。我判断,中国有一个20年的隐型的真知人材断裂带。这20年。是在数学预测下的结果。内退了,我才43,有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实际上,又一个重新择业的机会,数学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倾向和功利的问题,而且,更是国家的前途。

  学术的成果,虽然大多不是以个人专利的形态来体现,但是,仍存在个人应有的名利归属,尤其是它有严格科学标准,是人类永恒的财富。以前,是数学改善了我的生活。现在,我用数学,改善人们的理性品质。

  三 、数学与艺术同行

  数学本来就是以预测为目标的,使用的手段是象术学,是把审美意象(象)与数量法则(术)融为一体的。后来,审美意象分化为艺术类,数量法则分化为算术。它们在不同的侧面得到充分发展后,又有整合的客观需求。

  在六经中的《易》,就相当现在的数学,《史记》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起源记述。总的看来直观成分太多,满足不了现代精确的要求。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审美意象在数学认知与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大,有数学与艺术同行的趋势。

  在现代集合论中,有“自己是自己的子集”一说。学生一般不懂。一旦与艺术结合,就如同打开天窗一样敞亮。在中国神话中,孙悟空拽一把汗毛,变成无数孙悟空,这是人类对复制自我的幻想和需求,恰好是理解“自己是自己的子集”的好素材。克隆羊,克隆人未来的合法性,数学也用“子集”的概念做了肯定回答。并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辈份平等。数学与艺术美的是一体的,是互为表里。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一针一线”,它有诗的韵律优点。它与数学的“无穷小”精确,是互为表里。人们对数学的认知与表达,与艺术不可分割。数学与艺术同行。所以尝试创收一种文体,是我的主要生活目标。当然,这要一步一步来践行,写了一些数学文章篇目,其中,《负负为正何时了》、《第二定义的由来与理解记忆》等篇目,在学术界获得了尝试与社会检验的机会。

  虽然说人人有理性发展的空间。但有人看不起搞学术的。其实,是社会有分工而已,不能说哪行就好,哪行就不好,其实,都是你占朝廷我占山的事儿,各得其所。有人说基础数学能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其实,任何博大精深的对象,它的表达都是简单的,简单的既便于普及,又可以和高、精、尖接轨。只有能认识到它的珍贵,才能迸发出行为的动力。

  马克思用数学的差,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莱布尼兹用迭加的和,发明了定积分。现代前沿,用零理论,完成了正负电子的碰撞。若说零是什么都没有,是贫乏和苍白的。零就是当前,零就是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今天,零,是正负之间过度的量,零就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选择基础数学形式表达,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是学术前沿,另一方面,是可以不难,易于普及。

  学术界本身,对社会发展的牵引功能不自信。认为人微言轻,在政治、经济面前有些自卑。先知先觉不好听,但没有预测与量化的人生,是茫然,是无奈。社会曾有个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还应该再加下一个决心,再熊,学术不能熊。

  学术界也不争气,对学术成果的表达的语体总是一个基调,总是一个节奏,没有一种理性的震撼力量。刊物排行榜上,综合类最靠前的也不到前十,而数学这类前百也没有。

  可以用非理性的浪漫,温暖数学理性的冰冷。可以用艺术、幽默的文学,去描述数学的精确。可以用大众语言经典,去描述数学精深的要义。也可以用数学的纯净,描述情绪上的百感交集。为了使数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所尝试创文体,是以中学数学为载体,以认识论为向导,以高考为目标。我在撰写《数学的内容和形式如何体现对人的关怀》专著,为提升国民的文化尽力,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 、数学与社会的互动(以平和心态对待高考题中的失误)

  已往是国家统一命题,关注命题内容与学科方向的一致性问题,即是社会如何规定数学。随着各省争得自主命题权,是数学如何促进社会,是国家权力下放。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层次上的实践。而各省、市命题,受地域文化和对数学理解水平的局限影响,在科学层面上出错题,是不可必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阵痛。这是千家万户的大事。但是,千家万户没有这样的历史性认知和心理准备。所以,一旦发现高考试题有错,千家万户就惊诧,由于过于信赖,就出现信任危机。

  尤其是数学的答案,学术界有一致认同的答案。更要真诚、主动接受社会性的学术监督。形成良性学术与社会的互动,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谁,对数学的答案,可千万不能玩赖,不能打专家个人的牌,更不能打权力的牌。否则,有历史责任。数学家有不懂的数学题,也是正常的事。

  08年6月16日,我发现,辽宁理科数学试卷,三个题有错误,其中,一个大题有大错。(这不是最优解的问题,而是颠覆性的错误。)当时,正是评卷和估分的时段。辽宁又是先估分,后填志愿。如果及时更正,可以使学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我找到教育厅电话,用电话报告。省教育厅却是用录音电话接待我。但我第一反应是哪些可怜的孩子,我还是报告了:“2008年辽宁省数学 高考题(理)22题和参考答案有严重错误,希望能商榷并回复”。6月19日,我又把文字材料答案寄向省教育厅。一直等到填志愿的最后期限,也没有回复。

  把我做的高考答案,和数学界的朋友和学生进一步探讨,坚信了它的正确性。8月份已经没有查分的必要了。但我产生了一个心愿,一定要在辽宁省内学术界更正它,否则,用这个指挥棒指挥教学,对后继学习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时间上看,弥补还是来得及的。

  8月下旬开始,带着两种答案,去找辽宁省数学高考22题命题人商榷,整整找一个月,没找到命题人。沈阳、大连跑了三个来回儿。没想到特别不顺。有的让我回去听信,给我找一找。有的说保密,不能告诉你。有几次的只用门岗接待你。有人规劝我,“别叫这个真儿,没意思,这是国家的事,普通学者不能参预。这大热天,能避避暑,就是享点福”。有人给我扣帽子,说“如果你解的题有一点差错,你就是扰乱社会!你自己能得啥,防着点人身不测”。我说“这是学术,学术无禁区。理性是人的合理需求。况且,我在找出题人个人间的探讨。面对高考题出了这么大的错,这是知认识分子的一种社会责任。况且,今年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这只是对后继者如何学习的问题。没有责任的人,活着就错了。”后来,我悔恨自己说上的冲动。犯不上和这种人争辩。

  我性子直,越是遮遮掩掩,我就越要弄个水落石出。信心来自真对。于是,我把答案复印几份,邮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学术部门,又通过电脑邮箱,把情况反映给教育部部长。

  没想到,一个学术问题,改正本来很简单,却这么费周折。由于没能承受住哪些意想不到的劳神,08年10月,我得大病一场。冥冥这中,那道错误的高考题总是在我大脑里转悠。一回想起接待我的哪个人,就恶心。后来,好了一些,那道题的图像,总是清清楚楚在我眼前,总有无名落泪和心酸。

  大脑里总是导数——无限——最小值的节奏中循环。感谢这道数学题,使导数的内含,在无限与条件中得到坚实的训练。感谢这个数学错题,雕塑了我理性的品质。

  通过数学问题,我又洞察了社会、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洞察了知识分子真实的社会境遇。通过数学试题样式、题的难度和题的取向的各个侧面,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微妙区别。这对我现在研究数学史,具有方向上的意义。数学要放在历史文化视野中,数学应体现对人的深切关怀。使我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数学,欣赏数学,享受数学。

  11月,真的“风雨过后是阳光”。从各地来的好消息,使我病情好转。他们肯定了我的解题。评价为“简单的解法与的正确结论相一致”。文章标题为:“一题三解,易懂简捷------对2008年辽宁省数学 高考题(理)22题审题与解答的探索” 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08/11发表。

  很可惜,22大题及答案颠覆性的错误,辽宁还没有发现。

  为了满足理性群体的需要,09年初,《探析2008年辽宁省数学 高考题(理)22题及答案的错误原因》已成定稿,刊在《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09/5期的杂志。又从理论上阐述了错误主要原因。

  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没写。实事求是地说,辽宁试题取材、信度、难度及表达方式,都受辽宁地域文化和对数学理解水平决定的。文化底蕴越深,它的表现形式就越平实。文化底蕴越浅,越容易挤兑出偏、繁、错。和谐的数学不横、不硬,处处都体现着对人的关怀。题出太浪,是封建社会小农意识的表现。从方向上说,应该从提升地域平实文化。北京、上海高考试题就很平实,值得我们辽宁学习。

  09年数学导数高考题,大题没有出现结论错误,这与08年比,有些进步。但是,在解题技术上,又回到陈旧教条的倾向上。但浪的成分还不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三个大题中,竟然有两个初中段的陈旧试题。大题20、21、24,没有采用最能体现数学精神的方法,没有遵循可接受性的原则。在我的解题中,把21大题、24大题,各用一个图形,一气呵成,21题,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点代面,可一步到位。等专家鉴定发表。再与大家分享。

  地域历史性的文化的改变,仅靠数学本身规律,是不够的,需要完善高考法律和行政制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在主观上有很大成分的情愿和不情愿的曲曲折折,但客观上,数学与社会还是形成了和谐的互动。数学促进了社会进步,社会又磨炼全民心态平和。这也正应了马克思对社会过程的天才的概括,“恰好体现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能且只能是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五 、数学提升了生命境界

  如果有灵性,当年就不会有三次高考。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是一种责任。一方面,老老实实把数学当科学,踏踏实实研究问题,朴朴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明明白白去表达,稳稳当当过日子。平凡,简单就是我。

  另一方面,不经意之间,数学都能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审美灵感,下笔有行云流水的快感。这需要忘记功利。宁静,才能致远。数学又开辟了我人生的飘逸境界。偶尔也吟两句,“求实给了我亮眼晴,我却用它找到光明”。通过数学,使我生命小有升华。我要通过数学,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人物简介:

  张治中,现为大连开发区大治学校高中数学教师。

  教育主要成果:

  1、1986年,获镇赉县优秀教改论文二等奖。
                          
  2、1987年,获镇赉县优秀教改课三等奖。

  3、论文“对和差化积的理解记忆初探”。能做到举一反四,减轻学习负担。在《上海中学数学》10/2008刊载。


  4、“把参数当变量的理念与解题初探”一文。在《广东教育》10/2008高中版发表。对广东、海南、上海高考压轴试题解法赏析,解题有如行云流水的快感,又有严谨的逻辑力量。  

 
  5、一题三解、易懂简捷:对2008年辽宁省高考题(理)22题审题与解答的探讨,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11/2008发表,受到学术界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把2009年辽宁省导数高考命题,引到科学的方向和理性群体可接受的层面上。


  6、“探析2008辽宁省数学高考题(理)22题错误原因”,发表在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09年第5期中。明确了极小值和导数的科学内含,并对数学命题形式进行科学规范,同时,彻底纠正了原高考答案的思想、方法和结论的错误。


  7、应大连开发区电台之约,2009年8月18日,在改变栏目做了“数学领引我生活”的专题。尝试着数学的应用和普及。


  8、“谈圆锥曲线第二定义”,完善了教材中的代数形式与几何位置对应不明确的缺陷。为第二定义及要素的理解记忆,奠定了正迁移的心理基础。载于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数学如何牵住科学计算的“牛鼻子”
· 十年一剑!数学如何牵住科学计算的“牛鼻子”?
· 数学的魅力有多大?让任正非如此钟爱
·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学科学发展,释放支持高校建设基础数学中心信号!
· 数学有什么用?中国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强国?
· 数学和安全研究的关系
· 教师向院士呼吁数学难教难学:或因高考改革滞后
· 英国人因数学差每年损失千亿60名中国老师前往授课
· 杨乐院士:学数学关涉人的素质修养
· 《数学随笔伴学生快乐成长》研究报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